第55章 买房

小岛爱捕鱼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穿到过去吃饱喝足最新章节!

    晚上,黄建华把带回来的钱交给王芳芳,王芳芳数了数,250块的租金,28块工资,还有少量粮票布票等。

    这是黄建华头一次拿这么多钱回来,王芳芳开心的亲了王建华一口。黄建华把她搂怀里,述说这段时间的大小事情。

    说到冯老太太可怜的处境时,王芳芳十分感慨,在巨大利益面前,好人也会变成魔鬼。

    王芳芳还不清楚冯老太的脾性,只听黄建华说是个极讲究的人,也不知道好不好相处,后天是星期六,他们一家可以去县城把房子的事解决了。

    黄建华一回来就知道黄花儿订婚的事了,有些不高兴,但花儿本人都没反对,他也只能憋着。

    “城里的生活哪里有那么好?花儿又没有个工作,全家都靠周齐养,以后也不知道会不会后悔。”

    王芳芳抬头看了他一眼,提醒他,“这事儿你别掺和,她自己选的路,哭着也要走完”

    黄建华叹了一口气,沉默下来。

    王芳芳知道黄建华以前带过花儿这些侄儿侄女,感情比较深,她语气缓和道“你别多想,虽然这婚事现在看不咋地。但日子是自己过起来的,如果真有过不下去的那天,我们做叔叔婶婶的难道还干看着吗?”

    黄建华心想也是,就跟他们一样,前几年老丈人还说他让芳芳跟着受累了,这么想心里也舒服多了。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定下了花儿结婚的添妆,黄花儿结婚的日子定在端午后,他们现在多准备几份礼,也算是给花儿做面子了。

    星期六一早,王芳芳就催着姐弟俩起床,黄鹂的脑子蒙蒙的,在空间收拾了一晚上的鱼,感觉人被掏空了。

    黄鹂在炕上滚了几圈,有了些精神和才爬起来。

    一家四口坐在牛车上,王芳芳看着黄鹂从起床到现在哈欠不断,说“你晚上去做贼了?困成这样”

    黄鹂摆摆手,把头埋在王芳芳怀里,就开始打瞌睡。

    黄建华笑呵呵的看了女儿一眼,女儿现在正在长身体,觉多也是正常的,然后他瞥了一眼精力充沛片刻不安稳的儿子,脸皮一下就耷拉下来,警告道“消停点儿,屁股上是长针了吗?”

    黄正看了一眼他爹的脸色,嘟嘟囔囔的坐好,离他爹远远的。

    赶牛的黄二叔回头看了一眼这和谐的一家人,脸上也带出一丝笑来。

    牛车到了公社,他们先去了黄菊花那里,黄建华把大姐托他买的麦乳精交给她,黄菊花本想留他们吃饭,黄建华说急着去县城,黄菊花这才作罢。

    一家人又包了一辆马车,径直往县城而去。

    冯老太家在城东,距离城门口有半小时的脚程,县城里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一切都靠双腿。

    早晨的太阳刚升起来,温度合适,黄鹂悄悄看了一眼手表,还不到八点钟,街上就已经人来人往了。

    抱着书本的学生,骑着自行车的工人干部,也有跟他们一样脚步匆匆赶路的人。

    路过饭馆时,黄鹂看到排着长队买油条豆腐脑的,黄正正是嘴馋的时候,看到金黄的油条有些走不动路,黄建华看他这样子,用眼神征求王芳芳的意见。

    他们是吃了早饭的,黄鹂表示吃不下去,于是王芳芳让黄建华买一根油条,两杯豆浆。

    黄正咯吱咯吱的啃着油条,小嘴油亮亮的。

    黄鹂喝了几口豆浆,觉得还不错,豆浆是用竹筒装的,分量十足。

    黄鹂观察了一下,本地居民都是用自己带的杯子或碗盛豆浆,装的比竹筒更多。

    一家人走走停停的往城东而去,只是还未到冯老太家,就在路上遇见了冯老太。

    冯老太刚从公园晨练回来,有些诧异他们这么早就到了。

    她扫了王芳芳母子三人一眼,笑着领他们进屋了,嘴上还说着怠慢了云云。

    刚进门,王芳芳一下就看中了,果然如黄建华所说,冯老太是个讲究人!

    黄鹂暗暗观察了一番,心里有了猜测,老太太是个文化人,过去家境绝对不差,不然不会有这么好的审美。她有些担心聪明人住在一起会暴露自己的秘密。

    冯老太请他们落座,又从暖壶里倒了四杯开水,把准备好的糖果花生也摆出来。

    王芳芳见她这么客气,有些不好意思。

    冯老太见黄鹂姐弟俩对糖果花生没有什么兴趣,心里暗道这家人条件果然不错,要是她家亲戚的孩子,早抢着塞兜里了。

    双方聊了一会儿家常,才把话题转到房子上,王芳芳诚心想买,冯老太也不兜圈子,说“你们是知道我情况的,我家那些亲戚弄得我烦不胜烦,不然我也不会卖房子,我怕他们再过来赖着不走,对外你们就说是同情我这个老太太,才暂时让我住的,其余的就照实说”

    黄建华点点头,安慰道“这事儿您别担心,我家兄弟多,村里姓黄的都是亲戚,我不信有谁敢惹到我头上,不然我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瞧瞧。”

    冯老太很满意,她也是看中了黄建华有能力,兄弟多,遇事不怕事。

    得知黄建华他们带着存折过来,冯老太也不扭捏,先带着他们四处看了看房子,双方表示没问题后,就去了街道办开具了相关证明,然后转去房管所,把所有手续都办了,这样房子以后就归黄建华一家了。

    黄建华本来要写黄鹂的名字,但黄鹂还没有成年,就写的王芳芳的名字,等黄鹂成年后再把房子转给她。

    冯老太十分诧异,给女儿买房,这家人真的与众不同。

    冯老太给了黄建华一套钥匙,就准备收拾东西给他们腾房间。黄建华赶紧制止,让她继续住那屋,他们家住其他房间就行。

    冯老太不好意思,说把其他几个卧房打扫一下,他们以后来城里也有个歇脚的地方。

    王芳芳忙说不用不用,让一个老太太给他们收拾房间,怎么都说不过去。

    冯老太瞪了她一眼,说以后要住一起,让他们不要这么见外。

    黄建华没有说什么,以后有的是机会帮老太太。

    在他们打扫房间的时候,黄鹂自个儿在院子里转悠起来。

    院子大概有五十多平,冯老太在院子右边角落开辟了十几多平的菜园,并用木栅栏围了起来,里面种了一些常见的蔬菜。

    菜园四周种了很多花草,黄鹂只认得兰花,风信子,杜鹃。

    院子里存在感最高的就是左边角落里那颗五米多高的桂花树,桂花树下有一口水井,水井用木板子盖住的,旁边还放了一个木桶和葫芦勺。

    黄鹂以后要住的房间在右手边靠外的一间,黄正住她旁边。黄建华夫妻俩和冯老太住他们对面。

    房间多,家具是不够用的,夫妻俩决定该换的换,该添置的添置。

    冯老太介绍了一名老木匠,夫妻俩列了一个单子,老木匠承诺做好了就会直接送过来。

    家里买房子的事夫妻俩叮嘱姐弟俩不要往外说,回去后就当做什么都没发生。

    于是上学的上学,出门的出门。

    下午没课的时候。黄鹂就背着背篓满山钻,除了挖野菜,黄鹂还搜寻了许多不知名的植物,这下空间植物更加丰富了。

    这天,黄鹂正在大青山外围转悠,就听到身后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黄鹂竖着耳朵,好像有人过来了,因为有说话的声音。

    她把遮挡视线的野草扒拉开,就见黄小满往一点钟方向而去,嘴里还嘀嘀咕咕的说着什么。

    黄鹂有些疑惑,打算上去提醒一下黄小满不要再往里面走了,只是黄小满的脚步飞快,黄鹂落在后面,等黄鹂准备加快速度的时候,就看到黄小满突然停下,一动不动,黄鹂说着她的方向看过去,豁,好大的一头野猪!

    黄鹂以为黄小满吓傻了,正要去解救她的时候,就看到那头野猪突然转弯,直接朝旁边的大树撞过去,一下又一下,撞得树叶哗啦啦的响,没几下,野猪就满头是血的晕过去了。

    黄鹂目瞪口呆。

    她看了看一动不动的黄小满,突然笑了,这就是黄小满的金手指吧?

    黄小满得意地哼着歌上前踹了野猪几下,见彻底晕过去了,环顾四周,蹦蹦跳跳的离开了。

    黄鹂猜她又要去邀功了,无奈笑笑,不懂黄小满的脑回路。

    后续如黄鹂猜想的那样,黄小满通过野猪又立下一功,在村里出尽了风头,村里人对她无不夸赞,到处都在传她是个小福星云云。

    她家里人也觉得她有福气,对她更加宠爱了,不让她干活,好吃好喝的供着,只让她下次悄悄的告诉家里人,不要再往外嚷嚷了。

    就这待遇,黄小满觉得还远远不够,她的目标是超过黄鹂,她现在学得很快,朋友们都说她已经可以上四年级了,可她是计划着开学就上五年级的,她不相信自己一个大人还比不了一个孩子了。

    黄鹂回到家,把背篓搁在院子里,从里面拎了三条一尺长的鲫鱼,王芳芳瞅一眼也不惊讶,也不知她女儿在哪里翻了一个鱼窝子,隔三岔五的抓一两条鱼回来。

    王芳芳洗洗手,开始杀鱼,黄正乐的在一边蹦蹦跳跳,黄鹂指使他去扯一点小葱,摘点青菜。

    黄鹂准备红烧两条,另一条拿来做鲫鱼汤。

    黄鹂做的鲫鱼汤那叫一个绝,汤色奶白,浓郁鲜甜,家里人都爱喝。

    除了去腥的姜葱蒜,黄鹂又悄悄拿了一瓶料酒出来把鲫鱼腌了。

    做红烧鲫鱼的时候,黄鹂会往里面加一点紫苏叶或者薄荷,除了去腥能力强,还有种特别的味道。

    王芳芳让黄正去把姥姥姥爷叫过来一起吃饭,姥姥姥爷知道二女儿心疼他们,也不多加推诿,直接过来了。

    自从搬到青山村,他们身上都长了一些肉,以前的小毛病也没了。

    姥姥姥爷过来的时候就看到饭菜已经摆上桌,色香味俱全的样子,一看就是黄鹂做的。

    吃过饭,姥姥跟王芳芳约定好后天去赶集,后天是个大集,姥爷准备把编好的柳条筐拿到集上去卖了,黄鹂听说这么好的柳条筐竟然才卖两毛钱,心疼的不得了,这么好的柳条筐在现代就是手工艺品啊。

    心思百转,她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她要拿东西跟姥爷交换柳条筐!

    她把这个想法跟王芳芳说了,王芳芳严肃着脸果断拒绝,“不行!那柳条编的东西才值几个钱,我们这不是坑人嘛!”

    黄鹂急了,“娘,我们怎么坑人了?我们先去问问,人家想要的话,自然会回复我们的,这又不费什么事”

    “可我觉得人家不会要的……”王芳芳觉得黄鹂想一出是一出。

    “试试吧,不试怎么知道呢?娘,我们就试试……娘……”黄鹂再接再厉。

    王芳芳觉得黄鹂主意正的很,拗不过她,只好答应试试。

    他们下午把话递出去,第二天早上就收到了答复,人家愿意用五斤粮食的高价换一件柳条筐,同时还收购其他手工艺品。

    王芳芳忙把这个消息告诉姥爷,姥爷震惊极了,没想到这平平无奇的柳条筐竟然能换粮食,足足有五斤啊!

    村里一年到头累死累活的上工,每个大人也就分得两三百斤粮食,这还是在风调雨顺的年头。现在一件柳条筐就能换五斤粮,那一个月一百件岂不是能换五百斤粮食了?

    一旁的姥姥都倒抽一口气,这比上工划算多了啊,一个月就能把一年的粮食挣回来。

    姥爷忙向王芳芳打听这门生意的来路,得知王芳芳跟对方频繁往来,没有失信过一次,乐得牙花子都露出来了,反应过来后,精神饱满地投入编织事业中。

    就这样,黄鹂很快收到了第一批柳条筐,她按照单子上的要求,给姥爷换了玉米面大米和红薯。

    姥爷拿到粮食,激动的手都在颤抖,没想到他这不起眼的技术还能换来这么多粮食,他万分感慨道“我们是遇到贵人了啊”

    在黄鹂的提醒下,姥爷开始用柳条编织箱子,果盘,桌子,椅子等等。黄鹂知道,这些东西等过几十年后,价格能翻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