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兄难为1-19

人参福果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快穿之行旅最新章节!

    盐很贵,即便是细盐里面也有很多杂质,颜色是黄色的,就这,一罐得五百文,半两银子。据说还有专门上贡的雪花盐,价格更是高,不过在这小镇上是没有的。

    颜色更黄一些的细盐属于次等一些的,一罐也是三百文到四百文的价格,这个是看盐质量来浮动的。

    粗盐杂质更多,有三等价格不同的粗盐可以选择。

    最次的里面杂质最多,价格最低,一罐只要五十文,很多家庭都是买的这种,买回去筛筛,就算作数了。即便是这样的粗盐,也不是每一顿都能吃到的,有些家里甚至两三天才能吃一次。

    中等的粗盐稍好一些,一百文一罐,差不多能直接用,至少没有砂砾、石子这样的杂质。

    最好的粗盐两百文一罐,就是张大牛家用的那种。

    最让张大牛觉得庆幸的就是,张家的基本生活保障是有的,不至于饭吃不饱,盐吃不起,肉只能看。最重要的是张家人都不是笨人,脑子灵活,日子是眼见的能越过越好。

    这时候农家人做饭之所以不好吃,就是因为盐贵油少,以及见过的烹饪手段少。没油没盐没调料,哪会好吃?

    当然张大牛在现代也是见过,有些大师傅的特色就是少油少盐,做的健康好吃,但是这时候的人可不比现代人不缺油水,盐也能吃到齁,现在的人更接受有油有盐的菜。

    张大牛不敢说什么比得上谁,至少煎、炸、蒸、焖、烤、炖、熏、炒等都是做过的,也是他有信心会有客的原因。

    去菜市场的路上,张大牛就跟张大妹和张四牛说了自己要在大路上支摊子的事。之前买盐和菜刀,拿出条子的时候,两姐弟在外面守着牛车上的东西,没有见到。

    张四牛不住地问,张大妹则一点就通,明白了大哥之前买那么多盐,还新买了一把菜刀的原因。

    难怪大哥这么大手笔地买买买,还从二庆叔那里买了不少的姜和蒜,要知道姜蒜的价格可不低。

    要是张大牛知道了她的想法,一定会诚实地告诉她,不,我就是自己想吃来着。

    因着知道了原因,张大妹看到大哥买了好大一罐料酒,两小罐白糖,一小罐红糖,一罐白醋,还进了药店买了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到最后,张大妹都看得麻木了,这还是第一次看见人这么采购东西。以前见人买东西,都能数着来了。

    不过她心里竟然觉得有种莫名的爽感,张大妹这样跟张大牛说。

    张大牛一惊,不会释放了她心中的猛兽了吧!再一想,还好她没钱,以后钱也不能给太多!

    买了暂时能想到的东西,还有些材料找遍了整条街都没买到,像花椒、陈皮这些还得在药店买,以后再看能不能找到替代性的材料,或者山上有没有野生的。

    等张大牛到菜市场的时候,零零散散已经花了快六两银子了,对农家来说,这可是一笔巨款啊。

    张大牛把车放在菜市场外面,给交了两文钱,又留了张四牛在车上,就带着张大妹进去。出来的时候,两人手上都提的满满的。

    一个鸡笼,里面有两只半大的母鸡,还有二十只鸡苗,张大妹亲自下手选的,据说挑了五只公鸡,十五只母鸡。

    张大牛当时蹲在旁边瞧了半天,也没有瞧出门道来。

    一个篓子里,装着五斤肉,还有很多大骨头,最上面是一块猪肝和一些猪皮,猪皮是张大妹讲价得来的结果。

    另一个笼子里,用块木板子隔开,一边放了一对“夫妻”兔和十多只小兔子,都是杂毛兔,猎户昨天套来的。

    笼子另一边放了一公两母三只小鹅,纯白色,很神气。张大妹也不会辨认鹅的公母,但是老板用信誉做担保,张大牛也就认了。这老板的确在这里干了很长时间了。

    最后的一个篓子里装了只土狗,大部分是黑色毛发,眼睛上面有两小撮黄毛,像有四只眼睛。

    这只狗在一窝里不是最健壮和最活跃的,但当时张大牛伸手去扒拉的时候,它反应最快地缩了一下,极其机警的样子。

    张大牛觉得这狗看家护院应该最合适了,支摊的时候也能帮忙看看摊子,所以选了这一只。

    除了两人四只手上拎的笼子篓子外,张大牛背上还背了四根甜根,其实就是甘蔗。是那老板从更南的地方贩来的,因为没什么人买,亏本卖,让张大牛趁机买了几根。

    进菜市场前,钱袋子里有四两银子,出来的时候只剩了一半,这还是张大妹充分施展功力的剩余,至少省了两百文。

    不过这也是开始的置办工程,等摊子支起来,也没什么需要买的,大部分东西家里都有,没有的也能够跟村里人换。

    把东西放回了车上,张大牛赶着车往油坊方向走。之前换的只够自己家里用,没想到今天就把支摊的事情给办妥了,这下还得去买些油。

    从油坊又买了一大罐油,张大牛才赶着大黄往回走,相比起来时大黄轻松的步伐,回去的步子明显沉重了。

    为这,张大牛从出镇开始就和张大妹走路,只让张四牛坐在车上。实在走累了,才会上车歇一会儿,歇好了再下车走。

    等到家的时候,天色已经全黑了,路上基本上靠大黄识路的本事和还算亮的天色。

    这不是张大牛第一次看这里的天,但是他第一次认真地看这世界的夜空,单靠肉眼,感觉跟以前的没什么差别。

    最大的差别只在于以前看的天很是模糊朦胧,而这里的天没有污染和多余的灯光,天好像掀开了那层轻纱,让张大牛有一种伸手可摘星辰的错觉。

    因为回来的时候太晚了,张四牛已经靠在车上睡着了。张大牛把张四牛抱到张二牛的床上放平,盖好被子,也没有把他叫醒洗漱。

    那边一直等着的张二妹和张三牛在张大妹的指挥下把东西全卸下来,张二牛把大黄牵到了棚里,加了水和干草出来。

    张大牛出来,先让他们把买回来的肉和骨头放到一个大罐里,然后把罐整个浸泡在水缸里。

    这几天的气温不算高了,把肉放进缸里还能保存两三天,等明天把肉都卤了,保存时间更久一些。

    笼子里的鸡连着笼子放到了后院的鸡窝里,暂时先不放出来。原来的鸡会欺生,要是把买来的鸡苗啄死了可就亏大了,往里扔些烂菜叶就行,明天再放出来。

    一窝兔子和三只鹅也连笼子放到了鸡窝里,一边丢了些干草菜叶,等明天再处理。

    四眼小黑狗也是蔫哒哒的,张大牛把狗一只手从篓子里捞起来,举到眼前凝视。原本有些蔫的狗子立马直起脖子,与张大牛对视,很是警惕的样子。

    张大妹很是喜欢这只小黑狗,在路上的时候将一直逗狗,虽然狗子很高冷。这下也是她把稻草抱了一堆过来,放在堂屋里,算作一个临时的窝。

    因为晚饭在路上只吃了一点垫肚子,张二妹把锅里热着的苞米红薯端出来,张大牛和张大妹两人分吃,给狗子也扔了一个红薯。

    狗子也不挑,嗅了嗅,猛地咬上去,吭哧吭哧就把一个红薯给吃完了。

    大概是张大牛给喂了食的缘故,狗子也没像之前那样只是躲在一边,喉咙里哼哼地围着张大牛脚边打转,看着是没吃饱,还想讨食。

    张大牛看着很是亲近自己的狗子,把在吃的红薯给掰了一半,扔给它。等狗子再想讨食的时候,一脚扒拉开,呵斥。

    这是今天卖狗的人教的:狗子在得寸进尺的时候,其实是它在试探你的反应,你不能由着它,应该呵斥,建立威信。

    并且最好是只由一个人先固定喂食,这样让它确定主人。本来张大妹很喜欢这只狗,之前和大哥说好由她先喂食。

    但是在路上的时候,张大妹伸手,狗子不怕,还想咬她的手,所以只能让更有威慑力的张大牛先做饲养员。

    吃过晚饭,张大牛和张大妹也交待完了一下今天的事情,算是把今天没在一起吃饭时候的总结挪到了现在。

    因为张四牛没在,不用担心小孩不知道轻重到处乱说,所以张大牛也讲了给张二牛看好的那个说亲对象突然定亲的事。

    张二牛的脸上明显看得出失落的表情,张二妹也很是担忧的样子,张三牛更是很气愤的样子。

    这虽说说亲都是一下子看几家,但是没看上总得托人回绝一下吧,还定亲定的那么急,好似生怕别人赖上一样。

    看着张大妹和张四牛两人都是越说越气愤的样子,张大牛赶紧安抚,这说不定是托人说了,只不过还没传来,只不过是我们刚巧遇到了知情人。

    这个理由大家还是接受的,毕竟古代的消息速度传起来真是很慢。县城两年前发生的什么大事,说不定两年后村里才知道。

    最后,张大牛把糖葫芦拿出来,之前找二庆叔拿了一张油纸,把把子上的糖葫芦都拿下来,裹在了油纸里。不然路上又有灰尘,又颠簸的,糖葫芦早糊了一层灰了。

    一人给分了一根小的糖葫芦,叮嘱他们要是晚上吃了,睡前一定漱漱口。然后张大牛用热在锅里的温水擦洗了一下,也拿着一串糖葫芦回房了。

    这串糖葫芦可不是张大牛自己吃,是给今天嚷了一天的元宝准备的。反正不管买什么,元宝都在那里叫着要吃,还是张大牛哄了才安静下来。

    今天在路上和镇上寻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身体,总不能放进鸡鸭的体内吧,只能以后再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