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兄难为1-29

人参福果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快穿之行旅最新章节!

    秋高气爽,连绵几天的秋雨总算是停了,宅在家里几天的村人急吼吼地下了地。

    虽然晚稻收完晒完入仓了,但还有红薯、苞米等各种各样的作物,包括野生野长的,都得从现在到土地下冻的这段时间里收回家里。

    这段时间可算是冬日前的最后“冲刺”阶段,在张大牛的记忆里,往年没什么人帮忙的时候,他自己可真是累得没话说。

    地里收粮食可以叫短工,总不能山上挖个野藠头还叫人帮忙吧,各家各户都忙着为冬日储存粮食呢。

    每年这个时候,张大牛和张二牛都是累得很又收不到很多,也好在张家家底厚实,不然冬日铁定得过半饿半饱的生活。

    昨儿晚上,张大牛就听到村子大琪叔说了,这两天收粮食税的人就该来了,把稻子再趁着日头晒两天,晒的不干可会被差役们挑三拣四的。

    把大概要交出去的稻子弄去村子中心的场子上去晒,场子里还很有些地方是湿的,得用扫把把水扫开,晾干些了,铺上一层干稻草,再垫上草席了晒。

    本来张大牛想让张四牛在场子里看着稻谷,张大妹和张二妹去食肆里看店,其余的人都去食肆后面的池塘收野菱角。

    现在张家姐妹俩已经很能够应付人不多的时候了,做些好吃简单的菜色很容易。

    张大牛去池塘取水的时候估摸了一下,估计能收上来不少。

    但是张四牛硬是不愿意一个人去看谷子,当然他其实是更想跟着哥哥们去玩,不想被丢下,所以张大牛只好去拜托了旁边也是帮家里看谷子的虎子,许诺他好吃的算数。

    “怎么就不能看着谷子呢?这活又不累人,虎子不也在吗?还能和他们一起玩。”张大牛用扁担挑着两个箩筐,一手扶着,一手扯着张四牛问。

    是不是自己太惯着这孩子了?怎么的现在这么黏人了呢?

    “连看谷子也不愿意,一点都不懂事。”张三牛背着个背篓,在旁边挤眉弄眼煽风点火。

    “三牛,小牛还小呢,你这年纪的时候也不爱干活。”张二牛笑着扯扯张三牛。

    “我才没有呢,从小就听话,不像他。”张三牛撇撇嘴,但也没有再说了。

    张三牛比张四牛大了快六岁,当了家里六年的小儿,六岁以前都是家里待遇最好的,家里人都让着他。

    张父张母还在的时候,张三牛正是最欢腾最鬼灵精的年纪,人又机灵,所有人都偏着他。

    可等到四牛出生了,首先父母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力大半,家里的哥哥姐姐也常常围着奶娃娃转,关注难免少了很多。

    到后来,张大牛当家了,白天的时候,张四牛由姐妹俩带着,晚上则是张大牛带着睡,一岁多的小孩最是可人疼的。

    更不用说张四牛差不多是张家几个大的手把手,从那么小丁点拉扯大的,对最小的小孩关注难免最多。

    久而久之,张三牛最爱和张四牛比较,比较家里给的吃的和穿的,喜欢和张四牛拌嘴。

    这个情况,张大牛刚来不久就发现了,不过并没有觉得是什么不得了的事。

    俩小孩小时候争关注,等大了,走出村子,看的多了,自然不觉得这算什么。

    就像按照原本的路径发展,张三牛和张四牛是张家几兄妹里面最走得近的。

    但张大牛还是尽量平衡俩人的关系,上次给张四牛买了个生辰礼物,转手就给张三牛喝水的竹筒换了新的,还给他买了新的毛笔,家庭和睦最重要嘛。

    “大哥——你好久没有抱我了。”张四牛哼哼唧唧地说。

    张大牛听了一愣,的确,自己以前不是一个爱和人亲近的性子,也许是与成长经历有关。

    记忆里,原身的张大牛天天跟张四牛睡,睡觉起床都是张大牛照顾的,两人很亲近。

    但是自己刚来的时候,因为不熟悉和装病的关系,就把张四牛支去给张二牛照料,带着睡,平时的接触也很少。

    没想到是这么一个原因,让张四牛闹起了别扭。唉,还是个缺爱的孩子啊。

    “那大哥现在挑着箩筐呢,你坐箩筐里,大哥挑着你怎么样?”

    “好!”原本郁闷着的张四牛立马阳光灿烂。

    张大牛放下箩筐,把笑的咧开嘴的张四牛抱进了箩筐,刚想挑起来,余光看到了满眼羡慕的张三牛眼巴巴地望着。

    张大牛暗叹一口气,算了,大哥不好做啊。

    “三牛,来,到这个箩筐里来。”

    “大哥,我太重了,会累到你的。”张三牛看到大哥招呼自己,脸一下就红了,觉得自己很不懂事,竟然也想跟小弟一样,被大哥挑着走。

    “大哥早就好了,你们俩这小个儿哪会挑不动?”张大牛看着俩小孩最近才被自己养的胖些白些的脸,把张三牛的背篓摘下给张二牛,抱进了另一个箩筐。

    其实这箩筐不算大,俩人坐里面都宽松得很。张大牛还记得自己刚来的时候,张家六口人,除了两姐妹,其余四个都是黑瘦黑瘦的,像个棒子一样瘦。

    两姐妹也瘦,黄瘦黄瘦的。没办法,张家没那意识改善伙食,吃的饱不会饿不错,但都是处于生长期,都精瘦不贴肉。

    张大牛来了后,想着法子尽量改善伙食,张家的六口人才算是长了些肉,也白净些,看着不像是难民了。

    “走喽,卖小孩去喽!”张大牛吆喝着,挑起箩筐,把扁担颠的一晃一晃的。

    颠的张三牛和张四牛尖叫声连连,笑声传出老远。

    张二牛前面背一个张三牛之前背的背篓,后面背一个背篓,也笑着跟上去。

    到了食肆,张大牛看了食肆里人不多,大多是买了碗粗茶在这里歇会儿的,两姐妹还能忙过来,给两人交待了一下,兄弟四个就往池塘去了。

    池塘里,菱角覆盖了大半个区域,叶子密密麻麻地挤在水面上。

    张大牛把两个小孩放出来,叮嘱了不准下水,就和张二牛两个脱了上身的衣服,脱了布鞋,挽起裤腿,在脚上腿上密密地绑了一圈稻草。

    这稻草是为了护住腿脚,怕水太冷,也怕水里的蛇虫。

    今天天气回温,出了太阳,大概十来度的样子,远没有前些日子下雨,需要穿薄袄子冷,只着了单衣都能扛住。

    张大牛和张二牛两个往深处走一些,离岸大概两三米远,先用木棍子戳戳水下,把可能藏着的蛇虫惊走。

    之后用手抓住一根根茎,用些力一扯,扯出一个还带着泥的菱角。

    菱角颜色青黑色,两只角弯弯的,像牛角。

    张大牛摘下这一个,放水里荡一荡,把泥洗掉,双手用力一掰,露出里面白色的果肉。

    这菱角品种不是很好,壳厚果肉小,远没有张大牛以前在现代吃到的菱角壳薄肉大。

    而且现在算是过了时节,菱角老了很多,不过既然是不花钱的东西,也没什么好挑的。

    这菱角掰开后,张大牛也没有吃,这水不太干净,不知道有没有小虫子,还是带回去煮熟了吃好。

    把菱角扔到后面背篓里,菱角的叶子也扔到背篓里,叶子能做鸡、鹅的食物,别浪费了。

    张大牛和张二牛在水里拔,张三牛和张四牛不能下水,就在岸边拔近处的菱角。

    等四人拔了一会儿,王寿几兄弟、王大郎还有村里的几个年纪相仿的才抬着木筏过来。

    池塘虽然不大,但最中间的水还是有些深,想要直接走过去是挺难的。因此,张大牛就喊了几个人,借了木筏子来。

    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今天采摘菱角,不过只有感兴趣的人来了。

    木筏子慢慢地放到水面上,上了四个人往水深处去,其余的人则都脱了衣服,绑了稻草,分散到池塘水浅的四周采摘。

    池塘看着不大,十来个人还是忙过了中午才把菱角收了大半,剩下小部分留在池塘里做种,明年好再来采摘。

    下水的几个上岸把水擦擦,把衣服穿上。张大牛四兄弟把箩筐、背篓都挑到了食肆,到食肆里换衣服。

    其余的几个则抬着木筏子,背着背篓满载而归,回家里去收拾。

    到了食肆,张大妹和张二妹迎上前把东西都收到厨间,两人坐在那里把菱角和根叶分开。

    菱角都放到装着水的木桶里,叶子则是放到一边的箩筐、背篓里,晚上的时候带回去,鸡、鹅、兔子都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