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兄难为

人参福果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快穿之行旅最新章节!

    大丫是隔壁村的,大丫的爹是和张家一起逃到这边来的,不过张家定居在拂水村,大丫家定居在隔壁村。

    两家算是有着逃难时的情谊,大丫的爹徐柱和张父生前的关系还挺不错,两家也往来挺多的。

    但张父张母去世后,徐柱就对张家的几个小孩不理不睬了,两家的关系也慢慢少了。

    两家的关系断了是什么时候呢?张大牛说亲的时候。

    徐柱想把女儿嫁进张家,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徐家好占便宜。那时候张家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条件比徐家好很多,而徐柱则不善经营,做生意老亏。

    徐柱和他大儿子都觉得这个法子好,张大牛最初也有些动心。

    毕竟那时候的徐柱还没有暴露出真实目的,两家关系仍然好的很。而徐柱的大女儿大丫也很好,干活勤快,性子温柔,长得也还不错。

    不过徐柱自己喝醉酒了以后,乱说话,把这件事给说漏了,就有人听到后告诉了张大牛。

    张大牛自然也是拒绝了这个亲事,但也没想和徐家断交,倒是徐柱自己,不知道是不是羞愧,和张家断了关系。

    也是因为这件事,原本的张大牛对于说亲还挺有抵触情绪的,对说亲这事一直兴致缺缺的。

    而大丫,挺好的一个女孩子,不管是模样,还是性情都很好。

    家里的条件嘛,虽然徐家亏了,可是亏之前,地也置上了,不说过得多好,至少比农家强,没有和张大牛说上起码也能配个好人家吧。

    但谁知道徐柱选了个聘礼最多,却风评打死过媳妇的人。成婚的时候,张大牛没有到场,但听人说徐大丫是哭着出门子的,她娘,还有妹妹是哭着送走徐大丫的。

    张大妹和张二妹小时候和徐大丫玩的还挺多,徐大丫很照顾两姐妹。当年听说徐大丫能做自己大嫂的时候,两人都很高兴。

    但没过多久,两家亲事告吹,关系恶化,紧接着徐大丫就被嫁了出去。

    两姐妹那时候只是可惜大丫姐做不成自己的大嫂,长大些了,也听到了有些人说到的徐大丫过得不好的事,渐渐明白了婚事对女孩的重要性。

    之前对二哥的亲事,两人都不觉得什么,毕竟是嫁进来,但轮到张大妹的亲事的时候,两人都不由的多了些少女心事。

    张二妹在张大妹的房里坐了一会儿,随便聊了些,就起身回房睡觉了。

    张家的房子大,六口人每个人都能分到一间房。

    这个大房子也是徐柱当年觊觎的一方面,这个房子盖起来可花了张父大部分的积蓄,不然张家的存钱还会更多。

    第二天一早,张大妹就迫不及待地把大哥拉到一边。

    “大哥,我,我有话想跟你说。”张大妹不管怎么说,还是个姑娘家,别看平时多大方爽利的,真要说到亲事,也还是很不好意思的。

    “怎么了?”对张大妹突然找自己,张大牛很是疑惑。

    想买新衣服了?还是想买绢花首饰了?

    没办法,在张大牛的脑子里,有时候实在跟不上女孩的脑回路。

    “大哥,我要自己决定要嫁的人。”说完,张大妹紧张地盯着张大牛。

    张大牛乍一听到这话,看着张大妹紧张的神色,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所以说,这是什么意思?当然得要当事人同意了,婚事才奏效啊。

    “那肯定的,大哥不会随便把你嫁出去的,最后肯定要你点头的。”虽然没太明白,但张大牛还是笑着安抚张大妹。

    女孩子嘛,对于亲事,对于嫁人,对于未来肯定是害怕的。

    “哎呀,不是,是我不想随便嫁个不认识的人。”张大妹看大哥没理解自己的意思,有些急了。

    “放心,大哥一定会让你去看看的。”

    “不是,不是,我要嫁一个跟我有话说的人,不想随便配人!”

    听到这话,张大牛有些懂了,这张大妹的意识还挺超前的。在这个盲婚哑嫁的时代,女子对于嫁人还真是没有选择权的。

    那句“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可不是一句标语,那可是正儿八经的社会规则。

    如果父兄疼爱,那大概率能嫁个好人。如果父兄没良心,那就是半辈子浮萍。

    最开始时,张大牛是把那三家富户给排除了的,后来被元宝一句话说服了,“人家要是愿意呢?”

    现在看来,这张大妹不是想嫁富户啊,她是要找个志趣相投的灵魂伴侣啊。

    这个想法虽然在这时代与时代环境格格不入,但张大牛表示理解,现代可不少人为了不委屈自己单着呢。不就是不想盲婚哑嫁吗?这都不算什么。

    “好,大哥让你自己选。不过不是让你随便挑选,大哥会给你看好,然后你自己做决定。”

    “要是大哥你给挑的我不喜欢呢?”张大妹对于这个结果已经很满意了,不过还是有些担心。

    “那就继续挑,直到选到你喜欢的为止。”

    “好,谢谢大哥。”张大妹松了口气,放下心来。

    张大妹放心了,就去收拾东西,准备出门了。

    但是张大妹走了,张大牛在那里站了半天,心里寻思着,刚刚是不是答应的太草率了,这要是真挑不到她喜欢的,怎么办?

    算了,算了,再说吧。现在这摆明了对亲事有些抗拒,难不成自己还能逼着嫁人不成?

    诶?自己好像还真有这个权力,算了,现在才十四岁多点,十五岁差点的小姑娘,嫁人简直是不合法。

    再看吧,反正张二牛都还没娶亲呢。唉,该给张二牛说个什么人,真是愁人。

    大哥不好做啊!自己这么一个大好青年怎么就天天被这些事缠着呢?

    张大牛摇摇头,把思绪都晃出去,婚事现在还不是最重要的,先把眼前的事做好吧。

    除了去学堂的张三牛,张家五个人收拾好东西就到了食肆,快速地煮了红薯、苞米作为早食。

    五个人吃完了,张大牛和张二牛带着给张三牛准备的早食去红薯地里,两姐妹和张四牛留在食肆里,姐妹俩招呼客人,张四牛学习。

    小黑本来是想留在食肆里的,不过留不下来,张大牛怎么赶也不走,就带上了。

    张大牛把早食带给学堂里的张三牛,张二牛则去家里拿锄头、箩筐,然后把大黄给带出来,到地里去。

    到学堂的时候,今天竟然还没上课,所有小孩都在村学旁边的场子上玩。

    拉住张三牛一问,原来是夫子在一个一个叫人进去考察,张三牛最先被考察,考完就出来在这里玩。

    张大牛没去问考察怎么样,多影响小孩玩耍的心情啊,只交待了一声“好好玩,小心一点”,然后邀请了旁边的小孩下午去食肆里玩,吃点心,就去了地里。

    旁边的小孩儿们又高兴又羡慕地看着张三牛,要知道,过路的家长可不止张大牛一个,在场的很多小孩都被家长扯着问了考察的情况。

    情况好的没有奖励,情况不好的小孩基本上都挨了家长的巴掌。哪个时代的家长都是一样,没谁不望子成龙的。

    就是这小村子里也一样,虽然对孩子的进学不报什么希望,但要是做的不好,或者被夫子给告状了,一顿“竹笋炒肉”是少不了的。

    像张大牛这样不问情况还交待好好玩的家长可不是让人羡慕嘛。

    更别说还邀请小孩儿们去食肆吃点心了,简直就是“别人家的家长”嘛!

    张三牛边啃着手里的苞米,边享受地沐浴着小伙伴们的羡慕目光,感觉自己还能啃两个苞米。

    张大牛到坡地里的时候,张二牛还没来,就先用手扒。

    扯着红薯藤,张大牛摇松地里的土,使劲一把扯出来,带出来一串的红薯。张大牛数数藤上的五个红薯,看看个头,心里估算着。

    交地税,张家的坡地和旱地都是用银钱抵的,税钱也只是估计了旱地和坡地的产量算了个大概收的,所以存在着误差。

    毕竟有些地产量多些,有的地产量低。

    张大牛扯出一根藤子,估摸着应该比地税收的产量多些,那这就算是赚了。虽然根本上来看,还是亏的,不过农家人就会因着这一点省下来的开心。

    红薯藤子扯下来放一堆,喂鸡喂鹅喂牛都行,红薯扯下来放一边,这就是今年最后几个月还有明年上半年的口粮了。

    不过红薯保存不了太久,要不要做成红薯粉呢?

    记忆里这个地方好像是会做红薯粉的,不过一般的家庭吃都吃不够,也很少有人会做成红薯粉条。张大牛边扒着红薯,边心里想着。

    红薯粉做好了能保存很久,而且做红薯粉虽然麻烦些,但家里人一起做还是很快的。

    多收些,做多点在食肆里卖,存下来能卖到下一年收红薯的时候。

    而且红薯粉做起来也方便,来了客人,下一碗红薯粉,加上码子,就是一顿饭。

    一个上午,张大牛都在心里盘算,要不要做红薯粉?做的话做多少?村里收的红薯够不够用?不够用去哪里收?

    张大牛和张二牛两个看着太阳已经升到了最顶上,把扒出来的红薯整整,完好无损的放一边,太小个的放一边。被锄头挖损了的放一边,这些都先吃。

    两个人一上午扒完了快一亩地,大黄拖了两趟才把扒出来的红薯运回去,放到屋子的廊下。

    第二趟的时候,把等在村学外面的张三牛带上,三人一牛就去了食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