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兄难为1-54

人参福果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快穿之行旅最新章节!

    之前就挂好了从今天开始歇业的牌子,所以张大牛难得的在被窝里赖了很久,这可是这么些天以来最舒服的一个早上了。

    直到肚子实在饿的受不住了,张大牛才掀开被子起床,穿上煨在被窝里的衣服,给还在睡的元宝把被子又掖好。

    至于元宝,自从变成鸟后,再没进过空间睡觉。之前还在张大牛准备的窝里睡,大冷之后,就赖着和张大牛一起睡了。

    现在起床第一件事不是洗漱,是把火坑屋里的柴火生起来。

    家里人都还在睡,难得有个清闲的早上,张大牛也没去叫起床,洗漱完后,拿了个锅煮了红薯和苞米,架在柴火上。

    张大牛解决完自己的早食,给小黑碗里放了个煮熟的红薯,家里的牛、鸡、鹅、兔子都喂过了,其他人才陆陆续续起床。

    一家人围着火坑啃苞米的时候,张大牛就讲了今天要干的活。

    前两天得把猪肉先处理了,所以糯米还放在那,今天得舂了做糍粑。

    这里的习俗是“二十八,打粑粑”,但昨天二十八食肆还开着,没时间做,只能挪到今天做。

    还有猪头、猪蹄子、猪尾巴放在那没管,今天也得处理了,把烧一烧,准备好做菜。

    最大的工程是要备菜,把炖菜和该准备的材料都要拿出来洗净预备好,给年夜饭和拜年饭做准备。

    安排好这些,张大牛就先去把泡了一夜的糯米,捞起来沥干,放到甑子里蒸上。

    等糯米蒸熟的功夫,张大牛把猪头、猪蹄子、猪尾巴放到盆里,搬到火坑屋里,等下在舂糯米的时候,二妹和三牛、四牛可以把没去干净的猪毛烧掉洗好。

    张二牛吃完后,就把石臼和舂子搬出来,用刷子仔仔细细地洗干净,预备在那里,等糯米蒸熟就开始舂。

    舂糍粑需要趁着糯米正热的时候,一般是需要两个人,一个负责舂一个负责翻动。

    舂很需要力气,就由张大牛和张二牛两个来,下面翻动的是张大妹。

    舂糍粑其实挺需要节奏感的活,舂的两人需要一前一后,下面翻动的也得瞅着空,别把手给砸到了。

    “嘿嘿!”

    “哟嘿!”

    “翻哟喽!”

    “……”

    喊着号子,三人轮着来,可舂了大半个时辰才舂完了这一甑子。

    那边还有半桶泡着的糯米没捞,但三人实在干的累极了,上午就先舂这些。

    紧接着再把舂好的糯米压成饼状,之所以叫“印儿粑粑”,是因为这地界做的糍粑是用了印子在上面印上福字。

    吃一个糍粑上的福字,就代表把“福”给带在了自己身上,。

    那边火坑屋里三人烧猪头的烧完,把烧黑的部分也清洗了放那备好,张大牛就把洗好的拿到厨房去,得从现在开始备菜了。

    按照习俗,明天晚上守夜吃年夜饭,今天就得开始备菜,把明天晚上开始的年夜饭和家里来客时的拜年饭都得预备上,这可是个不小的工程量。

    自从家中长辈都过世后,往年的年其实过的都挺敷衍的,今年张大牛算是下定决心要好好地把这年过起来,整出一顿丰盛无比的年夜饭。

    现在的菜单上,菌菇炖鸡,鸡还没杀,菌菇也没泡;

    香锅兔肉,兔子还活蹦乱跳的;

    猪骨海带汤,海带还没发好;

    红烧猪头肉,猪头还整个放那的;

    渣肉粑粑,肉也还整块放那的;

    腊羊肉炖干萝卜,羊肉没处理,干萝卜也还没泡上……

    总体说来就是张大牛的工作量还很大,任务很重,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今天一天到明天白天,张大牛是没法坐着休息了。

    明天是村里祭祖的大日子,张家不会去村里跟村里人一起过,只在家里给祖父母和父母供上猪肉、羊肉,还有梨子这些。

    准确的说是,村里的外姓都不会出去和王家族里一起祭祖,都只在家里各自祭拜。

    今年可供的东西丰盛些,猪头一直没处理就是预备今晚先供上,明天晚上再取下来。

    往年只供了梨子、柚子两种常见的水果,今年张大牛准备特意多准备了几种水果,多做几种菜。

    不管是不是真有在天之灵,都会好好地跟原身的祖父母、父母说说话。

    张大牛这边备菜的时候,没让二牛他们帮忙,让他们去弄了些黏糯米,拿着对联、福字去贴上。

    二牛搬上梯子,大妹和二妹拿上准备好的黏糯米,跟在蹦蹦跳跳拿着对联和福字在前面的三牛和四牛后面。

    小黑摇着尾巴跑在最前面,跑前跑后,一下冲到了院子里,冲出去后又跑回来接后面的人。

    对联买了两副,一副贴在院门口,一副贴在堂屋门口;福字也是院门口和堂屋门口都贴上。

    贴完这些,最后把红灯笼挂上堂屋廊下,放上点燃的蜡烛,红彤彤的亮起来,甚是喜人。弄完这些装饰,二牛几个就回了厨房给大哥帮忙。

    除了主厨掌厨外,洗菜切菜看火加柴这些活都得分配到二牛五个人身上,每个人都没法闲着。

    中午饭没做什么复杂的,一家人也就随便吃了些糊了肚子,接着干活。

    别以为准备年夜饭和拜年饭是个简单的活计,真干起来,每个人都忙的团团转。

    下午的时候,泡着的最后半桶糯米装进甑子里蒸上,蒸好的糯米没有全都做成印儿粑粑,而是像之前许诺的,各种小点心都做了点。

    其实这些点心,张大牛也是第一次做,凭借自己的印象尝试着来,不过看最终结果还不错,就是点心的形状造型实在说不上精致。

    除开做点心的那一小部分糯米,大部分糯米仍旧趁热用石臼和舂子捣碎后,做成了粑粑,用模子印上一个“福”。

    做完的印儿粑粑就跟上午做的印儿粑粑一样,都摆到笸箩里,放到角落里,自然散热变硬。

    把印儿粑粑做完,张大牛做的点心也出锅了,一家人就坐火坑屋里歇着,把柴火烧大,烤着火吃点心。

    不仅是张家一家人吃糯米点心,还有元宝和小黑也吃的不亦乐乎,让张大牛都怀疑这俩究竟吃了消化不消化。

    “起来,起来,别打瞌睡了,干活去。”张大牛一个个拍醒坐在椅子上打瞌睡的弟妹,活儿还那么多没干,都得起来。

    二牛、大妹和二妹一边打呵欠,很快就站起身往厨房去,三牛和四牛就磨磨蹭蹭,赖了半天才站起身。

    至于在椅子上打瞌睡的元宝和趴地上睡着的小黑,那就随便睡吧,起来了也帮不到忙,只能添乱。

    杀鸡、宰兔子、泡菌菇、泡海带、刷羊肉、洗腊肉……全家人一直干到吃晚饭的时辰才停下来。

    “大哥,还有什么要干啊?”三牛甩着酸软的手问。

    “还要干多久啊?”二妹也揉着肩膀,跟着问。

    “没多少了,就剩下些切菜下锅的活儿了,主要是大哥做,马上就干完了。”张大牛安抚说。

    原本以为明天也得可劲干的,没想到今天一家人马不停蹄地干,大部分菜式就只差下锅了。

    “太好了!我宁愿背书一天,也不想干活了。”三牛高兴地说。

    “那正好,今天晚上把书拿来背,你背完了明天的份,明天随便你怎么玩。”

    “啊——”三牛听到前半句就开始嚎,把话听完了就高兴了,“明天随便玩?”

    “明天不回来吃饭都行,只要你书背完了。小牛,你也是一样的。”

    “哇!太好了,我现在就去把书拿来背。”说完,四牛就冲出了火坑屋。

    “诶,小弟,帮我把书也拿来!”三牛赶紧冲着四牛的背影喊道。

    “不,你自己拿!”远远地传来四牛的回答。

    “那你等等我!”

    “你们也可以出去串门啊,家里活儿都干的差不多了。”张大牛转头又对二牛、大妹和二妹说。

    “那咱们明天去陈叔家吧。”大妹拱拱妹妹的肩膀。

    “好。”二妹点头答应。

    “穿那身咱们一样的棉袄,她们肯定羡慕坏了。”

    “嗯嗯。”

    “大哥,我跟二妹明天去隔壁陈叔家去找小花姐和小草玩儿去。”

    “行,给陈叔他们带点糖块去,别光吃别人家的吃食。”

    “嗯嗯好!”

    “二牛,你呢?”张大牛最后问没说话的二牛。

    “我明天在家帮忙做活。”

    “也好,毕竟明天去陈婶子娘家那边不太合适,你就留家里跟我一起干活儿。”张大牛调侃道。

    “大哥!你,你这是说什么啊?”二牛这冬天养白了的脸都能看见脸红了。

    “嘻嘻嘻嘻嘻——”旁边听的大妹和二妹都嬉笑出声,让二牛的脸更红了一个度。

    “等陈婶子那边一递话过来,咱们就开始准备,早点把礼走完,争取把日子就定在明年的五月。”

    “我觉得好。”大妹首先开口。

    “那岂不是明年这时候我就能抱小侄儿了?”二妹想了半天,突然开口说。

    “哇,小侄儿肯定白白胖胖的,跟小牛小时候一样。”大妹也联想开来。

    “最好是爱笑,小牛小时候哭起来真闹人。”二妹补充道。

    就这样,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起来,都说到了小侄儿长大给做小衣裳的事。

    张大牛不禁想,等二牛娶上媳妇儿,生了孩子,如果张家先祖真有在天之灵的话,自己也算是完成了他们心中的标准吧。虽然自己作为张家长子,决定做一个“单身贵族”。

    ……

    “咚,咚,咚……”

    一大早,张大牛还没睡醒,就被外面一阵又一阵的铜锣声给敲的没有睡意了,在床上温暖的被窝里磨蹭了好一会儿,才起床。

    这声音估计是王家族里集体祭祖的声势,每年王家族里祭祖场面都很是浩大,以前张大牛还小时就去围观过。

    天不亮整个族里的人就聚在祖祠堂外,所有男丁用男童端上的水净手净面后才准进去祠堂里,女人家们都只能在外面候着。

    祠堂里面的事,张大牛没有机会进去直接看到,都是王姓小伙伴们给描述的。

    进去后不得说话,不得随意走动,都只能安安静静排在堂里,等人齐后,从族长开始,每家的当家人上香。

    上完香,由族长念祝祷词,同时由祭孙上香点烛。这一套做完了,主持仪式的族老就让族长和祭孙跪拜磕头,全族人开始鞠躬行礼。

    磕头鞠躬完后,就由族里年纪合适的男童供上三牲,一般是猪、羊、鸡,有时候也会是牛、鱼这些;供了三牲,还要献供果、供酒、供饭、供茶。

    最后就是族老唱词,族人都跪下聆听。唱完词,族里的男丁最后还要上一次香,焚烧纸钱,然后作揖退出祠堂。

    这一套听着简单,但一般都要从凌晨一直做到下午,然后各家各户领上一些族里统一做的菜带回去。

    至于村里的五家外姓,因着都是独门独户的在这里,所以各家都只是各自在家里简单祭拜了事,不像王家族里的仪式那么繁琐。

    也是因为这样,大妹和二妹没去找王宝儿玩,只是带着零嘴去了隔壁的陈叔家里串门。

    今天这时候,能在外面乱跑疯玩的都是村里的外姓人家里的孩子,王家不论男女老少都得去祭祖。

    家里还只有张大牛一个人起床,哦,不对,还有小黑,听见屋里的动静,立马窜进来,看是什么人。

    看到是自己主人后,立马从耳朵竖立的警惕模样转变成吐着舌头围着张大牛打转的憨憨可爱。

    张大牛把红薯苞米煮上,趁着没事就拿着木球逗弄了小黑一番,还试着做了些“站起来”、“坐下”、“握手”、“立”这样的指令。

    像“站”、“坐”这样的简单的,说几遍倒是能懂,但“握手”这样的指令发出来,小黑就单纯地望着张大牛。

    吃过早饭,昨天晚上按照约定,完成了背书任务的三牛和四牛拿着各自的玩具,一下就跑没影儿了。

    大妹和二妹也带上针线篮子、提了一小包果干、炒南瓜子和葵花籽、野板栗和野核桃等去了隔壁陈叔朱婶家。

    这炒南瓜子和葵花籽不是张大牛自己炒的,因为不会,也怕第一次炒坏。

    张大牛就拿到了牛阿婆那儿,让牛阿婆帮着炒,不过在看的同时,张大牛也跟着阿婆学会了,以后就能自己试着来了。

    送走了弟弟妹妹们,家里就剩下了大牛和二牛,一个跟屁虫小黑,还有一个闻到饭菜香味就拢过来的元宝。

    真是干啥啥不会,吃饭绝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