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彭城之战(一)

大魏左将军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三国将军本纪最新章节!

    徐州。

    彭城国。

    曹操以陶谦勾结逆贼为名,进攻徐州。相继攻破昌虑、阴平、承县,戚县。大军进入彭城国,薛议同于禁一起,率领分部兵马前往汇合。

    彭城以北二十里,曹军大营。

    薛议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曹操,与想象中的英武形象不同,现在坐在上首的曹老板像是几天没睡过的样子,顶着一副黑眼圈,有着非常明显的眼袋,甚至头发都显得有些杂乱,就穿着一身普通的绛衣,在大帐内和诸将讨论形势。

    自挺近徐州以来,曹操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父亲被害的线索,但攻破诸县后,也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长久下来,精神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也越发的暴躁。

    “今陶谦主力会师彭城,约莫五万众,与我等相当,彭城城高且坚固,有何良策可以破敌?”曹老板虽然看起来一副很累的样子,但说起话来还是中气十足。

    就听得曹仁开口道:“今战,我为客,彼为主,唯务深入。深入,则为主者不能胜也。谓客在重地,主在散地故耳。法曰‘深入则专。’”(曹仁这段话意思是客军深入地区作战,没有退路,只能拼命前进,而主军会怀念家乡,反而容易崩溃,不能像客军一样专心致志奋勇杀敌。)

    这话在薛议看来就是鼓舞士气用的,并没有实质上的作用。

    但有人不这么看,只见得曹操左手边的人说道:“曹厉锋言之理,今我为客,陶谦为主,重地在我,但使陶谦出城,以我之正兵,伐有罪之师,胜必在我也。”

    “今陶谦守城不出,志才有何良策诱敌?”就听得曹操问道。

    戏志才指了指地图上的泗水说道,“今我军驻于泗水上游,使兵断其水道,不出三日,谦知我等所谋,必引兵出战矣。”

    曹操拍了拍手,笑道:“此阳谋也,陶谦必然出城。”

    就听得下方有人出声,薛议一看,是老熟人,原寿张县丞侯声,侯声说道:“倘若陶谦不出,为之奈何?水淹彭城乎?”

    曹操目光闪了闪,没有回话。

    侯声更加急切的说道:“明公自入徐州,以陶谦勾结逆贼讨之,何以水淹彭城至百姓于不顾?岂能以私仇而至天下弃耶?”

    曹操还是没有回答,这时曹仁出来打圆场,说道:“志才军师之策,陶谦必然出城迎战矣,侯军师何故担忧?且吾等岂能真以水攻乎?”

    曹操终于开口了:“此战,且擒祸首陶谦,余者不论。”

    “彭城平原之地,若谦出城迎战,曹使君须得早作布置才是。”戏志才提醒道。

    曹操点了点头。开口道:“志才、子孝、子廉且留下,共商军阵之事,余者暂且回营,且待安排。”

    “诺!”薛议跟着一起回答,退出大营。

    ......

    幽州。

    幽州牧刘虞尽起十万大军,讨伐公孙瓒,反被公孙瓒破所,被包围在了居庸县。

    ......

    扬州。

    袁术与陈珪继续在龙亢附近对峙,由于袁术兵粮不济,也无法进军。

    而远在庐江的孙策取得了节节胜利,将陆康包围在了庐江城之中。

    ......

    冀州牧袁绍在领地奉行修养生息的政策,百姓宽之。

    ......

    徐州。

    彭城国。

    彭城。

    曹操为父报仇,兴兵伐徐,虽然陶谦已经杀了作乱的阙宣,一再解释不是自己的错,但是盛怒曹操根本不听。曹操一路攻城掠地,他这个戎马一生的徐州牧头发都已经白了一半。(历史真相只有历史知道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兖州军,只能领着五万大军在彭城坚守不出。

    陶谦坐在上首:“今曹孟德兴兵来犯,气焰汹汹,何以御敌?”

    坐在下首的别驾麋竺答道:“今曹军势不可挡,我等只需肃清壁野,固守城池,待其士气已尽,粮草匮乏,引军而退之际出兵攻之,必然大破。”

    陶谦点了点头:“善。”

    就在这时,陶谦爱将曹豹走了进来,急切的说道:“斥候于泗水之上,观见曹军已然断河蓄水,恐是要水淹彭城!”

    陶谦和糜竺闻言立即起身,悚然听到这个消息,已不复当年志勇的陶谦声音都有点变化了:“当真?!”

    糜竺也是赶紧确认:“曹将军此言当真?”

    曹豹道:“今日泗水流水渐浅,斥候察觉有异,特往察之,曹军以然断水泗水矣。”

    “为今之计,唯有出城迎战了。”陶谦开口道。

    曹豹建议道:“曹军断泗水,恐引我等出城矣,守城必胜,野战未卜,使君岂能犯险?”

    陶谦叹了口气:“为政者不能守护一方,岂能再愧对百姓,使之涂炭?”

    曹豹不言。

    终究还是尽起彭城之军,出城决战。

    ---------------------分割线-------------------------

    小知识:是时,徐州百姓殷盛,谷米丰赡,流民多归之。而谦背道任情:广陵太守琊邪赵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见疏;曹宏等,谗慝小人也,谦亲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

    周寿昌曰:陶谦此传恐多过甚之辞,非实录。谦性刚直,谓过傲则有之,未必至于疏名士而任小人。

    且既举赵昱茂才、迁广陵太守,何云疏之?其任曹宏,究未闻有显擢。

    阙宣作乱,谦自应讨而杀,何得云与合寇钞,而复杀宣?后降其军,何得云并其众?魏武不尝降黄巾数十万为青州军邪?

    盖谦士卒杀曹嵩全家,为所深恨,时载记者多魏臣,不惜诬谦以媚操,故肆诋之如此。观注引《吴书》张昭等哀辞末有云“丧覆失恃,民知困穷。曾不旬日,五郡溃崩”,时谦已死,昭尚何用谄谀?乃其哀且如是,可以考其实矣。

    《吴书》曰:谦死时,年六十三,张昭等为之哀辞曰:“猗欤使君,君侯将军,膺秉懿德,允武允文,体足刚直,守以温仁。令舒及卢,遗爱于民;牧幽暨徐,甘棠是均。憬憬夷、貊,赖侯以清;蠢蠢妖寇,匪侯不宁。唯帝念绩,爵命以章,既牧且侯,启土溧阳。遂升上将,受号安东,将平世难,社稷是崇。降年不永,奄忽殂薨,丧覆失恃,民知困穷。曾不旬日,五郡溃崩,哀我人斯,将谁仰凭?追思靡及,仰叫皇穹。呜呼哀哉!”

    PS:靠爱发电了,谢谢大家推荐票的支持!

    大家觉得曹嵩之死、曹操伐徐的历史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