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兄难为1-15

人参福果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快穿之行旅最新章节!

    清早,张家都起来了,一起吃了早饭后,把昨天收的稻谷摊开在前院里,趁着日头早点晒干了,好存起来。

    张二牛拿着柴刀,腰间捆了几圈麻绳,精神奕奕地从后院出去上了后山。

    这是因为张大牛昨天悄声跟他说了今儿去镇上顺便去给他打听之前跟他说亲的对象,张二牛一方面很是兴奋,一方面为大哥的亲事着急。

    然后张大牛很是费了一番口舌解释了自己不想说亲的坚定决心,虽然这让张二牛很是不理解,但他最后见无法说服大哥,很是认真地跟大哥说,以后自己生的孩子一定会孝顺大伯的。

    这样的话让张大牛哭笑不得,只能无奈地答应下来。

    家里最一根筋的张二牛被说服了,其余的几个就好说了,为此,张大牛总算呼了一口气,在现代没人关心,没人催婚,还想享受这种关心。这真体会到了,实在让人招架不住,别人的好心难道还能骂回去不成?

    家里的解决了,村子里其他人就不算什么了,张大牛不松口,外人也不会多么紧逼,大不了以后这种话题就当作耳旁风就行。

    交待了张二妹在家里打扫家务,按时翻一翻院子里的谷子,赶走飞来偷吃的麻雀。张三牛这下就去学堂,下午去昨天收稻子的地里去捡掉在地里的稻穗,昨天没去,今天就得去。

    张大牛把大黄喂了一顿饱饭,挂上板车牵出来,板车上放了大黄的食物,还有一个竹篓子,专门用来捡牛粪的。

    在村子里,牛粪落在了别人地里,一般不去捡,反正也是肥了村里的地,这算是拂水村里的人大都不计较。有些村子不和睦的,都有为牛粪干过架。

    不过在村外,大家都会把牛粪捡回来,免得肥了外面的地,而且镇上的卫生管的也严一些,因此大家出门都会带个装牛粪的篓子。

    然后把收捡好的棉花包起来放到车上,家里攒的一背篓的茶籽也放到车上,从厨房里拿了个干净的陶罐好装换回的油。

    又放了一卷席子在车上备着。

    张大妹吃完早饭,专门去换了自己最新的一套衣服出来,还特意扎了喜欢的头绳,别了一朵绢花在辫子上。

    张二妹把多蒸的窝窝头、多煮的红薯、苞米放在篮子里,用干净的布盖上,递给了张四牛,这是三人今天在路上的午食。要是没赶急,说不定晚饭也在里面。

    张大牛把大黄牵出了院子,三人就坐上了牛车,向村口的地方走去。

    张三牛很是闷闷不乐,一个人蹲在廊下生了一会儿闷气,才背着书篓子往村学去了。走在路上,想到大哥说给自己带糖葫芦,张四牛的脚步才又欢快起来。

    张大牛三个坐着牛车走了两刻钟才转到了大路上,接下来路上差不多得两个时辰,到镇上至少到中午了,要是走着去,得半夜天不亮就出发,半上午接近中午的时候才能到。

    就这,还算是离镇上近的村子,有些村子更远,出趟门更不容易。

    牛车现在走的路算是“省道”,拂水村的位置正好在连接两个县城的大路位置上,算是很重要的位置了。

    张大牛按照记忆在脑子里绘了一幅简单的地图,初步判断出来这地方是个办酒店、办农家乐的好位置。离两边县城不远不近,路也畅通,还能利用一下水运。

    在这地方办农家乐,又方便又有受众群。张大牛想着想着,失笑了,哪用办农家乐,遍地都是农家乐,真是想太多了。

    张大牛收回扫视路边情况的眼睛,把大黄赶到靠边,免得碍着赶路的人。

    牛鞭递给了张大妹,自己把席子打开,躺在牛车上,晃悠的半睡半醒的时候,张大牛突然睁开眼睛。

    这地方是不合适办什么农家乐的,自己也没有本钱办个大型客栈,但弄个小的茶水摊小吃摊绝对可以。

    离村子里家近,什么东西都方便,这条路上来往的人、车马也多,就算很多人都会自备干粮,但那些走远路,从这经过的人肯定愿意停下来补给一下。

    还有就是送信的差役,这一路上骑马就只有镇上的官衙能补给,这地方虽然离镇上近了,那也得大半个时辰。

    而且现在的马可不是现代那种吃油不累的品种,一般差役用的也就是驽马,好马都是战略物资,驽马可就更要多休息,如果送信不急的话,差役们都会愿意停下歇歇吧,人也累得慌啊。

    思来想去,张大牛越来越觉得这个想法可行性不错,等到了镇上,还去问问二庆叔,看自己有没有没考虑到的方面。

    还有这路上能不能多一个茶水摊,也得问问,张大牛的记忆里没这方面的事。

    感觉电视剧、电影里面都是在茶水摊遇上刺客,都是在荒郊野岭,自己这摊子应该能支起来吧。

    不过,村子里其他人怎么没这方面的想法呢?

    张大牛想了半天,得出一个结论,村子里的人就没人意识到这地方还挺重要,能在这里支个茶水摊,思维里没这想法。

    不过自己干了,这一片想再支一个摊子,应该就没什么生意了,这样不利于邻里和谐啊,这又不是多么有技术含量的事。

    不过可以告诉村子里可以在这旁边卖点别的东西,就像现代很多有特产的地方,路两边都会支个遮阳伞,摆张桌子,放把椅子,生意就做起来了。

    只要不都是一样的东西,这样都能形成一个小集市,良性循环,以后也会有货郎在这里卖东西,什么都有了,村里买东西都不用老远去镇上了。

    张大牛心里一阵幻想,觉得自己能以一己之力带动周边的经济,感觉挺美的。不过这一切都还得再多调研,多合计,争取“一炮而响”。

    想到这,张大牛不禁哼起了不成调的歌。

    路上停下把车卸下来,让大黄在路边吃草歇歇,拉着车走了快一个时辰了。

    张家人都很心疼大黄,走这么久其实不算多累,但张大妹和张四牛都强烈要求让大黄歇一歇,吃点东西再走。

    第二次让大黄歇下来吃草的时候,张大牛三人也就着带的凉白开把午食给吃了,留了几个窝窝头,怕下午赶回来,路上饿。

    最后一段路,喂饱了大黄,张大牛三个人也吃饱了,就不急着赶路,慢慢悠悠地三人各自在车上歇了一刻钟午觉,精神饱满地进了城。

    镇子不大,就两条主街交叉,分成了大概的四个区。张大牛赶着牛车先去了收棉花的铺子,铺子后面就是弹棉花的地方。

    因为知道这地方跟布店也有联系,,布店也卖成衣,小地方的铺子都是一店多用。

    张大牛就在弹棉花这里提出了自己要买成衣或者买布,还要买五床五斤的大棉被。

    棉花不算多,总共才一百来斤,还是算上了那些小棉桃的,那些小棉桃没带上,张大牛准备留着给家里人每人做一双棉鞋,这寒从脚起嘛。

    还得存点以备不时之需,想做新棉被,还每人一套新棉衣,只能省着来。

    两姐妹冬天就盖一床,张二牛成亲也得早点备一床,虽然是归新妇那边备,但也得预备着那边不备的情况,结婚还是得盖新被子。这一床先收着,不拿出来用。

    还给张二牛备一床新的棉被冬天盖,怎么也算是即将成年的人了,还是可以拥有一个独立的空间,有自己一床新被子的。

    自己准备一床新棉被,旧的那个自己睡不惯。张三牛和张四牛两个冬天也可以睡一张床上。

    其余的张大妹、张二妹成亲的嫁妆,还有张三牛、张四牛成婚要用的,以后再去想,现在就先预备好张二牛的就行。

    张大牛说完了大致要求后,就放张大妹出马交涉,一会儿工夫就得出了结果。

    凭张大妹一人完胜三家,最终不仅得到了五床好被芯,还用剩下的一半棉花换了两套男式成棉衣裤,两件女式成棉衣。

    张大妹自己和妹妹棉裤的布料、张三牛和张四牛做衣服的布料是花钱买的,看布店老板的表情很是肉疼,应该离成本不远了。还搭送了三套针线,虽然是最便宜的。

    不过想到有给陈婶子带的,张大牛悄悄跟张大妹说了声,张大妹就补了几文钱,让老板答应了给三套好些的针线。

    最后还剩下一小半棉花,带回去做两条裤子和两套小孩的棉衣裤足够了。

    出门来的时候,张大牛一阵恍惚,见识到了古代女人的砍价功底,真是自愧不如。要是自己去支茶水摊,一定得把张大妹带上,绝对能省不少。

    走出棉花店的时候,张大牛还隐隐听到布店老板数落合作伙伴给介绍了这么一个厉害人,今天这单生意真没赚到多少。棉花店老板也冤枉得很,自己也没赚到多少啊。

    从棉花店出来,张大牛就驾着车到了油坊,用一背篓的茶籽换了半罐豆油,再添了几文钱换了小半牛车的豆渣。

    这时代只有人工榨油,出油率也低,能用一背篓茶籽换半罐豆油,还是因为茶籽油更受有钱人喜欢,豆油就便宜一些。

    豆渣一般也是便宜卖,几文钱能换许多,不过除了吃不饱饭的和有牲畜的,也没谁会特意换豆渣。这时候的豆渣让人吃呢,有些吃不下,喂猪又有些奢侈。

    不过要是自己到时候支起来摊子,倒是可以多换点好卖给过路的人。

    张大牛从油坊出来就直接去了二庆叔的铺子,其实二庆叔那里也能换油,但每次都不要钱,时间久了,张大牛就干脆去了油坊换。

    到二庆叔铺子的时候,张大牛叫了一声,就跟着出来招呼的二庆叔把牛车牵到了铺子后院,给大黄喂了些水和食物就转去了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