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兄难为1-21

人参福果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快穿之行旅最新章节!

    张大牛回家到房间拿了给七伯家的工钱,再从水缸里拿了两筒猪骨,把糖葫芦拿上,就全家去了王七伯家。

    到王七伯家时,全家人也都吃完了饭,坐在院子里乘凉。

    张大牛首先把钱给了王七伯,这次王七伯没说什么就收下了。张二牛把手上的针线和提来的猪骨头递给了陈婶子,就坐到了陈婶子旁边,王寿给让开的位置上。

    张大妹和张二妹则向王宝儿那边凑过去,向她展示自己姐妹的新头绳和绢花。

    张大牛看着窝头和大米甩开后头跟着的弟妹,跟张三牛和张四牛凑做一堆,满院乱跑,就招手把窝头几个喊到跟前,把糖葫芦分给这几个小的。

    因为糖葫芦串数不够了,张大牛就在家里把剩的两串大的分成四小份,再拿了一串小的糖葫芦,分别分给这五个小孩。

    不过一岁的包子、两岁的二丫和三岁的大丫吃不了,但是虽然吃不了,但还是得准备的。

    最后两个丫和包子太小,都只吃了半个甜甜嘴,多余的就分了其他几个吃,王宝儿和刚成亲的王喜都各分了两三个。

    惹得七伯笑那几个,这么大了还跟小孩一样吃糖。

    窝头和大米听到爷爷的话,也学舌:“我爹像小孩一样,我爹是小孩,哈哈哈。”

    结果两人被爹满院子追打,整个院子盛满了欢声笑语。

    “七伯,我打算找你这几天帮忙做三张四方桌和配套的长椅。”瞅着空,张大牛蹲到七伯旁边说。

    “诶,行,我明儿就开始做。”王七伯也没问,一口答应下来。

    “七伯,这次可得给工钱。”

    “你这孩子,给什么工钱,两三天的功夫就做出来了。”

    “七伯,这桌子我是打算支摊子用的,当然得给工钱。还有这桌椅得做的轻便些。”

    “支摊啊?支哪啊?”王七伯不太明白。

    “就支在咱们村口前面那条路上,我昨儿在镇上条子都开了。”

    “那里还能支摊子?”

    “七伯,到时候我在那里支了摊子,你家也可以进些针线碎布什么的来卖,这来来往往的人那么多,肯定能卖的出去。就算卖不出去,村子里的人也能买了,不亏。”张大牛掰开了给七伯说。

    “这么看是不错啊。”王七伯听懂了些。

    “而且村子里其他人也能卖东西啊,没本钱进东西来卖,也可以卖鸡卖蛋,卖茶水都行啊。我打算明天去找老村长爷爷和大琪叔说来着。”

    “不错不错,咱们村口那道上每天还挺多人的,肯定能行。不过,我得跟他们说卖什么都行,不能跟你卖一样的。”

    “那没什么,我卖的客人是有闲钱坐下来喝茶的,其他人可以就卖热水或者野茶水啊。”

    “这还行,那你什么时候支摊子啊?”

    “我打算等桌椅做好,在那边搭个草棚子,能遮风挡雨的,再垒个土灶就能干了。”

    “七伯明天就带着这几兄弟做桌椅,你也找几个人帮忙搭一下棚子,土灶好做,等灶一干就能支起来了。早点支好早点挣钱,昨天你买了不少东西吧,那可得赶早。”

    “对啊,我想着以后不能干太重的活,就想个别的法子能挣钱。我这手艺还不错,做些吃的应该会有客的。”

    “放心,明天七伯去跟大琪去说,保证两天给你弄好。你这可不是只自己挣钱,也是给村子里寻来钱的路。”

    “麻烦七伯了。”张大牛诚恳地说。

    “这算什么,来,大牛,给你针线和猪骨的钱。”陈婶子之前进屋放工钱了出来,正好听到大牛的话。

    “婶子,还要什么钱啊,前不久七伯还不要我的工钱呢,你也别给我钱。”

    “哎呀,这针线比婶子之前用的都好,肯定贵不少,还有猪骨可是肉,怎么能不给钱呢。”

    “婶子,你再要给钱,我可就走了。”

    “行行行,这次婶子不给了,下次带东西可一定得收。”

    “婶子放心,要是你家要帮忙带价贵的,那我一定会收的。”

    “哈哈哈,你小子,大牛,以后得这样会说,不然支摊子都没人上门。”陈婶子告诉张大牛自己的生活经验。

    “是呢,婶子,我现在就是在为支摊子练嘴皮子,不然客人可不像田地一样不说话。”

    ……

    回家后,已经洗澡完的两姐妹先去睡觉了,四兄弟也各自洗漱了回房。

    一回到房间,张大牛就拴好门,吹熄灯,假装上床睡觉,实则进了空间,翻翻自己那堆书,看能不能找到什么菜谱相关的书。

    元宝今天安安分分地在空间待了一天,因为他看着张家今天抢收的样子,也拿着张大牛以前的剪刀学着收割。

    空间里的作物已经成熟很久了,因为成熟了还是维持原状,所以元宝两人都没管。

    而张大牛现实世界里都忙着干活呢,哪还有心思收空间里的东西,倒是让元宝找到了新乐趣,剪几株就躺会儿,再舔舔难得的几颗糖葫芦,独自一个很是惬意。

    张大牛进来的时候,元宝刚准备开始下一轮工作,一看见张大牛,就扔下手里的东西,飞到张大牛旁边,看他翻来倒去找着什么。

    张大牛翻翻找找,最后只找到一本小册子,是他以前的室友有段时间沉迷养生,打印了一些简单食疗的单子。

    后来毕业了所有的书都不要了,张大牛就把不要的书都带回去,这册子就在里面。张大牛把能卖的就卖了二手书,这册子没人要,就留在张大牛的“藏品”里。

    趁着这个机会,张大牛倒是把书和物品都整理了一下。书分门别类摆放,物品也都收到了柜子里。

    看来得弄个书柜进来,把书分门别类地整理好,说不定哪天就能用到,毕竟之前也没想到这没人要的册子还能有用。

    因着昨天在空间里整理东西花了挺长时间,导致张大牛第二天就起来迟了。

    天已经大亮了,张大牛才吃完早饭,张二牛几个已经把谷子弄出去晒了,张三牛也上学去很久了。

    张大牛吃完也赶紧去了地里,这是昨天说好的今天把地里的苞米收了,结果就只他自己睡过头,实在惭愧。

    苞米地里,张二妹和张四牛主要掰苞米棒子,然后扔到篓子里。篓子满了就由张大妹和张二牛背到牛车上,四人协作已经掰了半亩地。

    张大牛也加入背棒子的其中,顺便把掰完的苞米杆子给捆成捆放到牛车上。

    过几天有雨,红薯地倒不急着收,但这几天得把苞米给收了,扒皮倒扎成捆,挂在廊下晒着。

    因为赶得急,中午饭是张二妹带着张四牛回去做了带到田里吃的,吃完也没歇着,继续收。

    下学了来地里的张三牛就负责牵着牛运收下来的苞米,等最后一车苞米杆子卸下来,全家人又要赶快把铺了整院子的苞米都挂起来。

    其实要不是过两天会有雨,秋雨过后会一直降温,苞米放在杆子上长到老是最好。不过现在只能早点收下来,趁这几天日头好,稍微晒干些。

    要是后面的时间秋雨绵绵,不仅苞米只能冒雨收,还可能都湿漉漉的,全部发霉。

    所有的苞米都扒掉最外面的三层皮,皮都要和苞米杆子一起磨碎了做家里牲畜的食物,至少得吃到明年开春。

    以前的苞米须也是一起磨碎做饲料的,今年的苞米须全都留了下来,张大牛准备煮茶用。

    屋子的廊下墙上的高处有木桩子,木桩子上架竹竿和长木,苞米扒皮了就倒吊在上面。白天日头好,就取下挂满苞米的竹竿架到院子里晒,晚上或者下雨就收回来。

    一家六口没停歇地从早忙到晚才把所有的苞米都挂起来,等弄好了,才算松口气,今年的收成算是都收回来了。

    挂完苞米还不算完,晒了一天的谷子还得收回来。今天一天都忙着收地里的苞米,谷子没有常常翻动,不知道晒得如何。

    被麻雀或者小动物偷吃这事倒不用担心,村里以前在村口聊天的老人们这时候都会到场子上去,帮着忙活地里活的后辈们看着谷子。

    通常谷子晒个四天就能收进地窖了,昨天和今天满打满算也只不到两天,除了最开始收的两亩地,还有十亩地的谷子得充分暴晒才行。

    张大牛最担心的是之前在镇上买的肉和骨头,因为没料到很快有雨,都先忙着地里的活,没来得及料理。

    晚上的晚饭本来是想随便吃点的,张大牛担心肉变质,还是起身做顿肉,再把剩下的肉都处理一下。

    听到大哥要下厨,张二牛几个本来都累得不想动弹了,一刺激,五个人都打起了精神,牵着牛车到场子里收谷子。

    其实张家有牛,牛运一趟顶的过一个人挑担子运一上午的分量。现在张家的活两天就差不多干完了,只等着晒干就行。

    村子里那些没牛的人家都得靠人力运,那是真得忙到秋雨落下了才能停。往常没年张家都会把牛租出去,这不,张二牛刚刚送走了隔壁的陈叔。

    隔壁的陈叔当年也是同一时间段逃难而来的,不过和张父不是一批。

    陈叔来到这里的时候,全家只剩了他和小九岁的妹妹。听说他的家乡本来不算灾荒严重的地方,家里也有地有房,是难民闯入了他的村子,他家才被迫逃难的。

    因此最初的时候,陈叔对张家很是敌视,算不上作对,但基本上算是陌路人,还是后来慢慢地才处出感情来。

    当然最主要的也是因为他知道张家不是罪魁祸首,不过是内心悲愤,所以无法接受早为难民的张家人。

    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倒是关系很不错,尤其陈叔的小儿子小猫是四牛最好的玩伴,也是借着孩子们,两家更亲近。

    陈叔家只有他一个壮劳力,小猫还小,两个女儿大些,但也干不动多少,所以每年都要租牛才能干完活。

    当然陈叔的媳妇王婶娘家是王大爷爷,兄弟比较多,每年几个兄长都会帮忙。

    张二牛几个把谷子全都收回放到屋里,因为每天都得晒,最方便的堂屋就被占用放谷子,这几天吃饭都是在厨房对付着吃点。

    收谷子不算什么累活,主要是大黄出力多,所以张大牛就留在家里做饭。

    现在的张大牛已经会烧火和控制火候了,毕竟有之前的记忆在,慢慢摸索就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