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反董联军细考(说明章节)

大魏左将军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三国将军本纪最新章节!

    洛阳。

    太傅府。

    袁基:“董仲颖桀骜难制,其势已成,兵不在我,我等如何应对?”

    袁隗:“京中兵马可有心向我等者?”

    袁基:“唯公路而已。”

    袁隗沉默了一会,事情的发展已经不是他这个太傅所能控制的了,朝中的局势也不在他的掌控,兵权在握的董卓,利用给士人平反所带来的巨大政治声望,利用“外戚”的身份,登上来自光武以来的唯一相国位,手笔之大,令人惊心。他手中唯一的权力尚书台,也被董卓所亲信的太仆王允所把控,他已经完全失势了。

    袁基见叔父迟迟不开口,问道:“可否让公路出汝南?”

    袁隗迟疑了一会,缓缓开口:“釜底抽薪?”

    袁基点了点头:“在内而亡,在外而安。”

    袁隗没有回答,端坐了一会,手放在矮桌上慢慢的敲着......

    袁基也没有催促,就这样静静地看着......

    好一会,只听得袁隗开口道:“唤袁绥进来!”

    ------------------------分割线----------------------------

    (先干一碗来自两千年的鸡汤)

    中平六年末(189年末)

    陈留郡。

    襄邑县。

    “曹将军就在里面”士卒引着孙嵩来到一座茅屋前。(曹操此时的身份应当为议郎,这里写将军是为了方便行伍叫法。)

    听着里面哐啷哐啷的打铁声,孙嵩走进去,发现曹操在和铁匠一起打铁铸兵。顿时笑道:“当慕其大者,乃与工师共作刀耶?”(你是要做大事的人,怎么能和人一起在这做工匠活?)

    曹操答道:“能小复能大,何害!”

    (《魏武军策令》:孤先在襄邑,有起兵意,与工师共作卑手刀。时北海孙宾硕来候孤,讥孤曰:“当慕其大者,乃与工师共作刀耶?”孤答曰:“能小复能大,何害!”)

    ------------------------分割线-----------------------------

    星星之火。

    至中平六年末(189)。

    地方上已经出现了反董卓的武装。

    包括:张杨、曹操、卫兹、鲍信、桥瑁。

    大将军故吏张杨等人的政治诉求之一就是:否定董卓“废嫡立庶”的合法性,以图攻入雒阳,推翻“刘协+董卓”的朝廷,扶植“弘农王”刘辨(何进外甥)重新登基。

    对这些人的身份做个简单分析:

    张杨(大将军故吏。并州刺史丁原遣杨将兵诣硕,为假司马。灵帝崩,硕为何进所杀。杨复为进所遣,归本州募兵,得千余人,因留上党,击山贼。进败,董卓作乱。杨遂以所将共上党太守于壶关,不下,略诸县,众至数千人。)

    卫兹(何苗故吏。董卓发何苗尸,弃于路旁。)

    鲍信(大将军故吏。募兵归来时大将军已死。)

    桥瑁(大将军诛宦时的铁杆支持者。)

    曹操(????曹老板为什么起兵反董是个未解之谜,一般来讲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有政治需求才会发动战争,曹操不是何进故吏,不然也不会做出《薤露行》这种诗了,要说单纯的觉得董卓是个奸臣就反他,那可真是伟大-_-!!!,书友们可以讨论下为什么曹操为什么反董。)

    ----------------------------分割线-------------------------

    初平元年,正月十二日,董卓将刘辨请到高楼之上,派士兵把守,然后他装模作样的把弘农王太傅喊来:“我听说弘农王生病了,你为什么不向我汇报?!”

    董卓又同时派兵强迫太医调配毒药,再授意弘农王府的郎中令(郡王可设六卿,郎中令为其一,职务内容同朝廷九卿之一光禄勋)李儒去毒杀刘辨。

    董卓以为杀了刘辩之后,反董联军的政治口号也就没有了,先帝只有两个儿子,刘协是唯一的继承人了。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他弑帝的行为,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反抗。

    桥瑁矫诏三公之书讨董!(真假自知)

    (《太平御览·卷92》引《英雄记》:(董)卓闻东方州郡谋欲举兵,恐其以弘农王为主,乃置王阁上,荐之以棘,召王太傅责问之,曰:“弘农王病困,何故不白?”遂遣兵迫守太医致药,即日弘农王及妃唐氏皆薨。这份史料有个错误,唐妃没死。)

    --------------------------分割线--------------------------

    燎原之势。

    徐州。

    广陵郡。

    臧洪说张超曰:“明府历世受恩,兄弟并据大郡(张邈陈留太守),今王室将危,贼臣未枭,此诚天下义烈报恩暛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

    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以袁绥领广陵。

    (陆瑁传注引献帝春秋张超之讨董卓,以袁绥领广陵事。陈志《陆瑁传》裴注:(袁)迪父绥为太傅掾,张超之讨董卓,以绥领广陵事。书友们看出点什么了没,这背后有袁氏的影子啊......)

    致之于刘兗州公山、孔豫州公绪,皆与洪亲善。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至于大家为什么不都上,大家应该都懂的......)

    洪乃升坛操槃歃血而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兗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人思致节。

    遥推袁绍为盟主。然后袁绍自为车骑将军,分封诸将。

    -------------------------分割线------------------------

    反董联军成分细考。

    第一部分:酸枣联军。

    酸枣联军的构成是以兖州为主,豫州、徐州各有参与,归类如下。

    兖州:刺史刘岱,陈留郡太守张邈,(陈留郡己吾县)曹操,(陈留郡襄邑县)卫兹,东郡太守桥瑁,济北国相鲍信,鲍韬,山阳郡太守袁遗。

    豫州:刺史孔伷,陈国相许玚(许靖从兄),沛国建平县长刘勋。

    徐州:广陵郡太守张超。(注:刺史陶谦中立)

    第二部分:冀州联军。

    第二路人马为来自冀州、并州、司隶三地,屯兵于河内郡附近,有:

    勃海郡太守兼司隶校尉袁绍(盟主),冀州牧韩馥,河内郡太守王匡,(并州)张杨,并州河西郡太守崔钧,南匈奴流亡单于于夫罗。冀州十位太守。

    青州刺史焦和也起兵参加反董,渡河欲前往河内郡与袁绍会师,但由于青州黄巾趁机闹事,焦和又回军讨伐黄巾,并未直接参战。

    (范书《袁绍传》:故遂引会英雄,兴师百万,饮马孟津,歃血漳河。——漳水流经邺城。

    范书《袁绍传》李贤引《献帝春秋》:(袁)绍合冀州十郡守相,众数十万,登坛歃血。

    陈志《张杨传》:山东兵起,欲诛(董)卓。袁绍至河内,(张)杨与绍合,复与匈奴单于于夫罗屯漳水。

    范书《崔烈传》:献帝初,(崔)钧与袁绍俱起兵山东。)

    第三路人马,就是盘踞在荆州南阳郡,由袁术领导的这支队伍,长沙郡太守孙坚与江夏郡太守刘祥,为袁术效力,他们也应该没有去酸枣县。(孙坚是在后期加入的,后文中会细说。)

    以上三路人马,就是反董联军。(细节如有误欢迎书友们指正!)

    -----------------------------分割线-----------------------

    薤(xiè)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