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堂论英雄(二合一章节)

大魏左将军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三国将军本纪最新章节!

    兖州。

    东郡。

    东武阳。

    刘岱战死的消息传来,兖州惊恐。

    曹操军营。

    曹操问道:“今刘兖州战死沙场,兖州无主,百姓惶惶,黄巾犹在,汝等以为如何?”

    众将士议论纷纷。

    就在这时,曹操军谋士陈宫起身对曹操说道:“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

    曹操很高兴,遣陈宫出东武阳,游说兖州各方。

    同时袁绍也上书朝廷:“黄巾十万焚烧青、兖,黑山、张杨蹈藉冀域。臣辄承制以议郎曹操权领兖州刺史。”假曹操为兖州刺史。

    于是陈宫说兖州别驾、治中,曰:“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

    济北相鲍信和曹操同为西园八校尉,关系非常之好,非常赞同陈宫说的话,于是鲍信和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曹操领兖州刺史。

    ......

    东郡。

    东阿。

    程立同他的学生们在一起论事。

    程立:“乱世之中,必出枭雄,天下虽大,必有明主。二三子察天下,行万里,可有所得?”

    张东:“弟子途径豫州、南阳、荆州。窃以为袁将军(袁术)当世之明主也,其兴兵讨董,诸军默默,唯袁将军力战董卓,重整汉室,为天下先,且其所在南阳、汝南天下富庶,人口百万,此兴汉之基也。可往投之。”

    程立摸着胡子点了点头,说道:“袁公路英豪也,兴兵之事,袁董之争也,然其为报家仇,奋不顾身,春秋大义也。且说刘景升如何?”

    张东:“刘荆州单骑平荆州,一世之杰也,然荆州派系众多,众相亲附,空有带甲十万,亦难以尽全功之事。”

    薛议听到,心想:“分析的很完整啊,刘表后来确实就是困死荆州了,但是,估计谁也不会想到现在忠心耿耿的大汉忠臣袁公路后来会做出那种事情吧?”

    程立很是满意,示意张南开口。

    张南:“弟子游于青、徐,陶刺史会盟诸军,共给朱将军兵马讨伐董卓,可见其心。其久经战事,徐州兵强马壮,黄巾溃不成军。治下徐州,民殷富庶,百姓乐业,可称曰能。

    青州黄巾众多,刺史未定,北海相孔融,屡战屡败,困守北海,不见其能,平原相陈纪,受公孙之胁,几无实权,唯平原令刘玄德,汉室之后,交游广际,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guǐ)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

    程立看向了李敢,“子进且说扬州如何。”

    李敢:“弟子游于扬州,刺史陈温,先帝所用,威名显著,扬州百姓附之,然其老矣,且有疾病在身,恐不久于人世矣。”

    程昱没有追问,问薛议道:“伯言此行如何?”

    薛议回答:“弟子游于幽、冀。幽州牧刘使君,先帝所任,不愧为宗室长者,百姓善之,边境服之,其治下民悦年登,可称其能。冀州袁绍,苛政百姓,多郡叛之,百姓逃亡,更有甚者逃于鲜卑,于国无利,窃以为不改其政,必亡。”

    程立听完大家的概述,很是满意,笑着问道:“汝等以为和人可往投之?”

    “程老头这是要出仕了?他不是已经拒绝过很多次刘岱的招募了吗?”薛议想到。

    张东道:“弟子以为袁公路天下英杰,且袁氏四世三公,恩德遍布天下,可往投之。”

    薛议顿时就急了,这要是程老头把大家带到袁术那里去,岂不是直接GG的节奏?问题是袁公路现在表现的就是这么亮眼啊,该怎么打断呢?脑袋一转,计上心来。

    当即出言打断:“然。袁公路天下俊杰也,但其出身高贵,我等寒族之士可入其麾下?纵然入之,能尽其能否?”说出了最关键的问题,就算到了袁术那里,以我们的身份,也别想混到什么好位置。

    张东反问道:“伯言待如何?”

    薛议马上开启忽悠模式:“今闻兖州刘刺史身死,东郡太守曹操已领兵渡河,受治中、别驾所邀,牧守兖州,同与济北相鲍信共同平贼,吾等可稍待之,若其能平定蛾贼,功勋卓著,吾等何不投之?”心里却一直在打鼓:程老头你可要听我的啊,曹老板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今天你不去投靠他,以后你就高攀不起了啊。

    程立确还是很犹豫:“曹孟德阉人之后,恐名声不利。”

    薛议:“夫子岂不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且酸枣未起之时,曹将军已起兵讨卓矣。”

    程立这才点点头:“暂且观之。”

    薛议听到这句话,心里的小人儿才长舒一口气,虽然史书上程老头没有出现过,但是现在如果投靠了曹操,起码在曹老板这边,大家能苟到最后不是。

    我薛伯言为了大家真是煞费苦心啊!

    .......

    长安。

    董卓遇刺。

    王允联合董卓心腹吕布,在皇帝病好的那天,群臣恭贺之际,刺杀董卓。至此,董太师走完了他的短暂权臣之路。

    王允上台后,拒不赦免凉州军士,结果在东边的凉州李傕受贾诩之说,反攻长安。长安失陷,皇帝再次落入了西凉军阀的手中。

    ----------------------分割线-------------------------

    约在五月二十四日,李傕已经集合了郭汜、贾诩、樊稠、李蒙、王方、胡轸等各路凉州人马,达到十余万之多,将长安城包围。

    (范书《王允传》:王允闻之,乃遣(董)卓故将胡轸、徐荣击之于新丰。荣战死,轸以众降。(李)傕随道收兵,比至长安,已十余万,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等合,围长安)。

    王允令吕布负责守城。郭汜屯在长安城北,吕布领兵开门,直奔郭汜,说道:“你敢不敢将兵后撤,我们单挑决胜负!”郭汜也是胆色过人,一口应允,于是两人单枪匹马战到一块。终究还是吕布技高一筹,以矛刺伤郭汜,郭汜的随从骑兵立即上前救下郭汜,于是双方罢兵。(史载为数不多的单挑,也是三国小说中吕布公认天下第一的由来)

    (陈志《吕布传》裴注引《英雄记》:郭汜在城北。(吕)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长安城墙高峻,凉州军一时无法攻克。就在六月一日(围城第八天),吕布军中的蜀兵部队叛变,打开城门,引李傕等人攻入城内。吕布率军仓皇迎战,终不敌蜂拥而入的凉州军。

    (范书《董卓传》:(长安)城峻不可攻,守之八日,吕布军有叟兵内反,引(李)傕众得入。)

    长安朝廷官员也参与战斗。太常种拂挥剑而出:“身为国家大臣,不能止戈除暴,致使逆贼攻打皇宫,我还能往哪去呢?!”

    最终,他与太仆鲁旭、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一同战死,长安城内官民遇难达万余人。

    (范书《种拂传》:李傕、郭汜之乱,长安城溃,百官多避兵冲。(种)拂挥剑而出曰:“为国大臣,不能止戈除暴,致使凶贼兵刃向宫,去欲何之!”遂战而死。)

    范书《献帝纪》:六月戊午陷长安城,太常种拂、太仆鲁旭、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并战殁,吏民死者万余人。

    吕布败逃之时,停驻在长安皇宫青琐门外,招呼王允说:“王司徒可以跟我一起走吗?”而王允拒绝了吕布的请求,表示宁可身死也不忍抛弃皇帝。

    时不待人,吕布率领数百骑兵,连妻子家眷也顾不得带上,倒是记得把董卓的人头系在马鞍之上,从武关逃出,直奔荆州南阳郡,投奔袁术去了。

    (范书《吕布传》:城陷,吕布奔走。布驻马青琐门外,招(王)允曰:“公可以去乎?”允曰:“若蒙社稷之灵,上安国家,吾之愿也。如其不获,则奉身以死之。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努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国家为念。”

    ——范书《王允传》中的这段话与王允之前的所作所为反差极大,即使不是后人附会所做,那就当做是王允死到临头前的良心发现吧。)

    (范书《吕布传》:(吕)布与(李)傕战,败,乃将数百骑,以(董)卓头系马鞍,走出武关,奔(荆州)南阳(郡)。)

    再说,李傕、郭汜等人攻入长安城内,得知王允带着皇帝刘协躲入宣平城门的城楼上,于是亲自前往宣平门,将城楼团团围住。李傕等人下马,伏地叩头,要求司徒王允出来解释:“董太师到底犯了什么罪,以至于身死族灭?!”

    王允没有办法,只好走下楼来,反问李傕等人:“我可没有作威作福,而将军你却如此放纵大胆,攻打皇城,你们到底想干什么呢?!”

    李傕回答:“董太师忠于陛下,却无故被吕布所杀,我们是为了董太师而报复吕布,本不敢做叛逆之事。等董太师的冤案了结,我们自然会去廷尉那里接受惩罚。”

    如此得体的说辞,我以为应不是出自李傕本意和能力,应该是贾诩这等人物早就安排好的说辞吧。

    大家都知道:此时的长安朝廷之中哪还有什么法律可讲?法律只掌握在有兵权的人手中。

    在李傕的授意下,胡轸接替黄琬担任司隶校尉,与朝廷的法律部门(廷尉)合力查办“董太师冤案”。黄琬先被定罪灭族。

    当时的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均为王允同乡(并州太原郡),李傕担心先杀害王允会引发他们叛乱,于是以朝廷诏令征召此二人返回长安。

    王宏知道此去长安凶多吉少,便去找宋翼商量一同起兵反李傕,而宋翼根本就是个软蛋,不敢违抗朝廷(李傕)诏令,拒绝了提议。于是二人返回长安,果然李傕将他们押至廷尉受审。

    最终,参与刺董的“主犯”原司徒王允被定罪,判灭族。

    “刺董元凶”吕布在逃,长安朝廷向全国发布捉拿吕布归案的悬赏令。

    “从犯”鲁旭,在城破之时已经战死。

    “从犯”士孙瑞(右扶风世家),因为不受王允待见,刺董案后未获得丝毫封赏,因此朝廷(李傕)也对其不予追究。

    “从犯”杨瓒,史书没有记录后文。

    六月七日,朝廷(李傕)将王允及其族人、同党在长安集市上斩首示众。

    王宏、宋翼也被压至刑场,死到临头时,王宏痛骂宋翼是“竖儒,不足议大计!”。

    同时,还有左冯翊的郡功曹游殷,他应该是随宋翼一同前往长安复命。他本来和王允并无瓜葛,然而他与胡轸有仇隙,胡轸一不做二不休,把游殷顺带给办成了死罪。

    游殷死后一个多月,胡轸也病逝,关中人都传说胡轸重病之时见到游殷的鬼魂前来索命,于是当地流传着游殷“生有知人之明,死有贵神之灵。”的神话故事

    ---------------------分割线------------------------

    “将军,胡轸反了!西凉兵就要杀过来了...”部下冲进了徐荣的大帐,报告着这一危急的消息。

    徐荣,坐在上首,没有说话。

    “将军!”部下急了。

    徐荣挥手示意他打住,站起身来,从大帐的右侧拿出皇帝赐给自己的将军剑,轻轻的抚摸剑身。

    大概是明白将军的意思了,部下哭着说道:“将军!!!”

    徐荣拔出宝剑,说道:“你还年轻,先逃命去吧。”

    部下问道:“将军为何不退?”

    徐荣:“天子在此?我能何往?”

    部下又问道:“将军为何不降?”

    徐荣:“自汉以来可有临阵投降的将军耶?”

    说着,拿起宝剑,走出账外,走向了奔涌而来的西凉军,“汉将徐荣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