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初平三年的风雨(一)(说明章节)

大魏左将军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9中文网 www.79zw.com,最快更新三国将军本纪最新章节!

    前情补充,192年初,南匈奴于夫罗被袁曹联军击败后,张杨得以成功逃脱,这时(朝廷)董卓任命张杨为河内太守。(推断是吕布说了好话。)

    ......

    袁绍界桥之战胜利后,派遣崔巨业(占星家)继续追击公孙瓒,崔巨业将兵数万攻围故安,不下(估计是没粮食了),退军南还。

    这时公孙瓒将步骑三万人追击崔巨业于巨马水(应该是刘备他们的援军到了),大破其众,死者七八千人。乘胜而南,攻下郡县,遂至平原,乃遣其青州刺史田楷据有齐地。

    刘备由于战功卓著,被表为平原相。

    ......

    青州。

    北海国。

    黑山军失败后,青州黄巾一部分攻入兖州,。另一部分进攻北海国,北海相孔融不敌,被困都昌。

    先是,太史慈以郡奏曹史身份诈州吏闻名乡里。

    太史慈由是出了名,但被州里所痛恨。他担心受其坑害,就躲避到辽东。

    北海相孔融听说这件事后认为太史慈是个奇才,多次派人问候太史慈的母亲,并送去馈赠的物品。当时孔融因为黄巾军攻州掠府,出兵驻守都昌,被起义军管亥所包围。

    太史慈从辽东回来,他母亲对他说:“你与孔北海从未见过面,从你避走之后,他对我一直体恤殷勤,胜过故交老友,现在他受到贼兵包围,你当速去救助。”太史慈在家停留仅三天,即一人步行到都昌。

    此时包围得还不十分严密,太史慈等到夜间,乘人不备进去见孔融,请求孔融派兵随他出城杀敌。孔融不听,想等待外面的援兵来解救,但一直未见救兵,而包围一天比一天紧逼。(援军是当时大儒邓玄的儿子郑益恩,结果郑益恩战死)

    孔融想向平原相刘备告急,城里人没有办法冲出,太史慈主动请求派他去。

    孔融说:“如今贼兵包围得十分严密,大家都认为不能出去,你的决心虽然很大,恐怕实在困难!”

    太史慈回答:“过去您倾意赡待我的老母亲,她感激恩遇,特让我来奔救您的急难,她本来认为我有可取的地方,来了必定有益。现在大家都说不行,如果我也附和说不行,这难道就是您爱护照顾的道义、老母让我前来的目的吗?事情已十分迫急,希望您不要再犹豫了!”

    孔融于是答应他的请求。于是太史慈收拾好行装,早早地吃了饭,等到天明,便带上箭囊提着弓弩上马,令两名骑兵跟随在后,各作一个箭靶子拿在手上,打开城门径直出去。

    外面包围的人都很惊骇,步兵、骑兵错杂冲出。太史慈策马来到城下的壕沟内,插好随从所拿的两个靶子,然后跃出壕沟射靶,射完后,径直进入城门。

    第二天早晨又是这样,城外包围的人有的站起来,有的趴卧着,太史慈再插好靶,射完后又进城去。第三天早晨还是这样,城外的包围者再没有站起来,太史慈于是用鞭猛抽马直向包围圈冲去。等到起义军明白过来时,他已突围而去,且射死了好几个人,都是应弦倒地,故此无人敢追赶他。

    太史慈于是到了平原,对刘备说:“我是东莱的小百姓,与孔北海并非骨肉至亲,也不是同乡故旧,只是因为相互仰慕名声志趣相投而友好,有分灾共难的情义。如今管亥暴乱,孔融被围,孤军困窘无援,危在旦夕。

    考虑到您有仁义之名,能够救人于急难之中,故此孔北海极为慕仰,延颈以望,仰仗于您,才让我冒着枪林刀丛,突破重围,从万死之中将自己托付给您,只有您才能救他活命。”

    刘备严肃地回答说:“孔北海知道这世间还有我刘备在啊!”(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刘备在感叹自己的知名度,其实在我个人看来,他只不过是在吐槽以前被孔融开除,然后感慨罢了~)

    当即派精兵三千跟随太史慈前去救助。起义军听说救兵已到,撤围逃散而去。孔融得以解围后,更加认为太史慈是个奇才而加以敬重,说:“您是我的年少明友。”

    事情结束后,太史慈回家禀告母亲,母亲说:“我很高兴你能这样报答孔北海。”

    .......

    吕布率军投靠南阳的袁术,术重之。

    ......

    孙策将孙坚葬于曲阿后,避乱到了徐州广陵郡江都,有宾客吕范追随。(因为在陶谦不认袁绍的车骑将军的时候,袁术和陶谦已经结为盟友。)

    ......

    兖州。

    曹操与鲍信激战青州黄巾,孤军深入的曹操被鲍信救走后,鲍信战死。向黄巾购求鲍信的尸首而不可得,于是众人刻了鲍信样子的木头,拜祭。

    (太祖以贼恃胜而骄,欲设奇兵挑击之于寿张。先与信出行战地,后步军未至,而卒与贼遇,遂接战。信殊死战,以救太祖,太祖仅得溃围出,信遂没,时年四十一。虽遭乱起兵,家本修儒,治身至俭,而厚养将士居无余财,士以此归之。)

    (魏书:太祖将步骑千余人,行视战地,卒抵贼营,战不利,死者数百人,引还。贼寻前进。

    黄巾为贼久,数乘胜,兵皆精悍。太祖旧兵少,新兵不习练,举军皆惧。太祖被甲婴胄,亲巡将士,明劝赏罚,众乃复奋,承间讨击,贼稍折退。

    贼乃移书太祖曰:“昔在济南,毁坏神坛,【操为济南相,禁断淫祀。】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天之大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

    太祖见檄书,呵骂之,数开示降路。遂设奇伏,昼夜会战,战辄禽获,贼乃退走。)

    ......

    凉州。

    191年四月,董卓西入长安。此时,董卓终于想起凉州的老乡们,虽然他掌控的汉廷仍然无法在凉州建立起有效的政府机构,但是董卓决定打一把老乡牌。

    他派人与金城韩遂,陇西马腾联络,邀请他们也一同出兵,讨伐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诸侯。韩、马在董卓伸出的橄榄枝面前,自然也明白与董卓同为凉州人的好处:因为在凉州人掌控的汉廷框架之下,自己才能获取更多的利益和更高地位!

    如果让袁绍这帮关东人入朝主政,自己恐怕永远都只能做逆贼了。

    于是,韩、马二人答应董卓的意见。推测一下,这件事大概是在初平二年(191年)末,到了初平三年(192年)四月,韩、马两人的联军尚未抵达长安,而长安发生政变:董卓遇刺身亡!

    范书《董卓传》:初,(董)卓之入关,要韩遂、马腾共谋山东。遂、腾见天下方乱,亦欲倚卓起兵。

    于是,摆在凉州叛军面前的问题是:秉政的王允将会如何对待自己?

    王允是有派出使者安抚关东诸侯的,而且王允对凉州人非常厌恶,不肯下诏赦免凉州人,最终逼反了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

    六月一日,李傕等人攻入长安城内,此后,李傕入主汉廷,继续操控朝政。

    韩遂、马腾在得知这个状况后,他们做出了政治选择:讨伐李傕,解救天子。

    《袁纪·卷27》:(董)卓死,(李)傕、(郭)汜攻破京师,(韩)遂、(马)腾将兵救天子。

    九月,韩遂的军队进驻郿(méi)县(右扶风),马腾的军队进入鄠(hù)县(右扶风)。

    大战一触即发......

    PS:谢谢大家的推荐票支持,谢谢大家~